胡万平,胡万平讲师,胡万平联系方式,胡万平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顶尖商业模式,战略管理及投融资运营实战名家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胡万平:小微企业批量授信模式设计(观点聚焦)
2016-01-20 67834

在小微企业批量授信的问题上,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存在一些争论。有些人认为小微企业授信不能批量操作,因为批量模式难以控制形态各异的风险因素。另一些人认为小微企业批量授信代表了小微企业业务的未来,劳动密集型的模式难以持续。在这个问题上,笔者倾向于后者。通过与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建设的结合,重建与小微企业批量授信相一致的流程、技术与信息系统,小微企业批量授信的模式颠覆了传统的理念和做法,将把小微金融推进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信息甄别与风险过滤机制设计

  之所以众多实务界的人士坚持认为小微企业授信难以批量操作,是因为商业银行的实践已经反复强调了这样的事实:小微企业千差万别,授信尽职调查阶段、风险评价、审批阶段、授信后管理阶段都需要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取得唯有通过精细化的现场调查才能够取得。其实,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另辟蹊径,获得授信业务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信息甄别机制、风险过滤机制的设计,实现逐户尽职调查达到的效果,从而支持批量操作模式全流程所需要的信息。正因为如此,商业银行批量授信模式在理论上成为可能。

  建立与小微企业批量授信模式相一致的信息收集渠道。在实践中,核心第三方以及各类授信平台逐渐成为批量授信所需信息的来源。与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合作,能够充分了解供应商的经营情况;与医院合作,能够充分了解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商的经营情况;与园区管委会、集中市场的管理方、商会、专业协会、供应链与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合作,可以充分地了解各自集群的经营情况;与电商合作,能够快速了解平台上各商户的客户结构、客户稳定程度、现金流情况等信息。在实践中,小微企业大都是积聚生存的,如果把小微企业放在商圈、供应链、产业链的背景下,或者与各类聚类因素联系起来考虑,则小微企业信息的批量获得轻而易举。用这种方式获取小微企业信息时,还应该将传统的重点关注财务报表的视角拓展到非财务信息和其他领域。因而,要尽可能地利用核心第三方的其他各类业务报表、各类非业务报表及报告,包括计划、规划、经营情况分析,各类排名表、台账等挖掘更多的有用信息。

  借助核心第三方和授信平台实现小微企业信息的交叉验证。在传统的单笔模式下,交叉验证是比较核心的一项技术。在批量授信模式下,交叉验证同样重要。从核心第三方获取的信息,还需要通过交叉验证来甄别。可借助政府、街道办、工商联、税务等方面的信息对小微企业的现金流情况与其他财务因素、业主的诚信程度与其他非财务因素进行验证。

  可以借助核心第三方和授信平台实现批量授信全流程的风险过滤。在授信准入阶段,利用核心第三方、授信平台对成员经营情况的了解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设计一些机制实现对客户的筛选,比如,可以采取措施鼓励核心企业、市场管理者、园区管理者推荐融资企业,并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方式。比如,允许集中市场中业绩排名靠前的商户自行组织联保体,申请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客户原本隐藏的信息就会暴露出来,资信较差的客户会自动被淘汰。在授信后管理阶段,核心第三方、授信平台能够承担一定的风险识别职责。比如,小微企业的关键财务只可请核心第三方进行审核。此外,按照授信管理的领先实践,为了强化授信后管理的针对性,在小微企业客户批量授信的准入阶段或者风险评价、审批阶段,可预先确定某类小微企业授信后需要重点进行监控的指标以及相应的阈值。然后利用来自核心第三方、授信平台的数据进行检验,一旦突破阈值就进行预警。

  批量授信解决方案的精细化设计

  根据批量授信对象所处的行业、集聚方式、聚类因素、核心第三方种类、商业模式、现金流结构,以及各类平台的治理结构、核心企业或平台的利益联结关系等要素,对小微企业客户进行细分,并且进行精细化的需求分析、需求挖掘,明确其各类显性需求与隐性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批量授信解决方案。

  根据细分行业的特征,实现授信产品的精准化配置。一方面,从单纯的流动资金贷款发展到多元化授信品种的应用。针对小微企业与上下游核心企业交易形成的订单和发票以及对应的应收/应付账款,可利用供应链保理、保理池融资、组合保理、保理结构性融资、信保保理等盘活小微企业应收账款,优化其资产负债表,满足其融资需求;针对长期稳定的交易链,可利用票据产品(厂商银、保兑仓)、国内信用证、预付款保函等授信品种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即使是流动资金贷款,也需要针对小微企业的业态特征,进行精准化配置,比如,针对相对成熟的交易链,发展商品融资、订单融资等业务。

  从点对点的授信发展为结构化的授信方案。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批量授信的解决方案,应该完全摒弃传统的点对点模式,应根据小微企业的商业模式、业态特征,将供应链、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将聚集小微企业的商会、协会、市场管理者、园区管委会、电商,以及供应链管理公司、物流公司、仓储单位、担保公司等作为重要的要素纳入批量授信解决方案的设计,并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在授信全过程控制中充分发挥上述平台的作用,包括客户筛选、授信资金用途的管理、风险缓释措施的设计、授信后风险识别等。

  实现结算控制与现金流的控制。在授信方案中,如果能够利用交易网链设计封闭运行的资金通道,对商业银行而言无疑是最有利的。即使难以实现封闭运行,也要尽可能实现对批量授信对象的结算控制与现金流的控制。主要渠道有:通过网链进行吸纳,包括支付链条、预付支付、应收回流;设计资金归集的通道,比如网银账户归集等业务;通过账户捆绑的设计来提高收入归行率;设计衡量客户综合贡献度与贷款利率挂钩的制度,鼓励客户提高收入归行率;利用核心第三方和其他平台,加强结算控制;利用综合服务提高收入归行率,比如联名商户卡、POS机,电话支付平台、网上银行、理财产品、代发工资、基金、保险放心保)代理、三方存管、贵宾服务等多种配套产品。

  通过精细化的合同管理实现授信解决方案的风险防控措施。通过三方协议明确核心第三方的责任,以确保核心第三方在授信全流程发挥作用。精心设计与小微企业的合同条款,利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规定,通过规定资金回笼账户实现结算控制。注重个性化合同条款的使用,规定小微企业在股权变化、实质性负债增加、财务比率显著变化时的报告责任等。在交叉营销取得一定成果时,精心安排各服务合同之间的综合匹配,实现综合收益的最大化。

  小微企业批量授信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

  发展小微企业批量授信模式的目的是解决小微企业授信成本、风险和收益难以匹配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使小微企业授信跨越劳动密集型阶段,需要大量借助IT系统实现对批量授信操作各环节的支持。

  建立小微企业批量筛选模块。为了能够借助IT系统实现对客户的筛选,可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针对不同的小微企业集群,甄选出重要和关键的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作为筛选客户的初步依据。申请者或目标客户若符合上述条件,则可以进入进一步的筛选,否则直接终止流程。同时,对于各类集群的小微企业,预先对关键指标设置一定的波动范围,从而甄别出异常客户,采取独特的程序进行处理。

  构建小微企业评审标准。将符合本行风险偏好且前中后台均可以接受的授信标准嵌入系统,以支持快速审批。其中,定量的标准必须进行参数化配置,定性标准能够实现选项的比对。通过来自政府部门数据、核心企业、各类平台的数据评语评审标准的比对筛选合格的授信客户。

  构建决策支持模块。针对不同集群的小微企业,用数据挖掘的技术确定评级关键指标,建立评级模型,包括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或者确定分类指标,实现快速分池。快速计算小微企业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参数(或直接计算预期损失),为批量授信决策提供支持。不管用哪种技术,要求尽可能用少数关键指标反映多数原始信息。在该模块中,可根据各类集群的小微企业的特征,开发一定计算方法,利用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核定授信额度。同时在本模块中实现风险定价功能,根据上述参数进行自动的、批量化的定价。

  与企业业务平台、信息平台相连。实践中已经有部分商业银行在发展供应链融资的同时将自身的IT系统与企业的业务平台、信息平台对接,在信息获取及全流程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小微企业集群的特点,可以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考虑与核心企业、物流公司及其他平台进行系统对接,实现各类授信解决方案的管理和控制。

  构建基于批量操作的预警模块。前文曾提到,对于各类集群,可在授信审批前确定一定的监测指标并设置阈值,一旦触发就进行预警。该功能可借助IT系统实现。同时,根据各类集群的特点,可设置一些特色化的预警规则,并借助系统实现自动预警。

  小微企业批量授信整体规划与组合管理

  大型银行的计量结果显示,小微企业授信的预期损失要大于大企业,而非预期损失要小于大企业。特别是基于一定的聚类因素而进行的批量授信,对于经济的系统性波动、行业性波动、区域性波动抵御能力较差。在经济周期下行或者行业、地区、政策发生不利变化时,批量授信的各类集群可能出现大面积的违约,并且在集群内部引发风险传染。因此,对于开展小微企业批量授信的商业银行而言,在总行层面认真研究经济运行情况,对小微企业批量贷款的运作做出规划,如果条件允许可进行组合管理,这也是小微企业批量授信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

  商业银行要发展小微批量模式,就要在总行层面组建专家团队,对所在地区的小微企业市场进行常规化的研究。一是研究、把握宏观经济周期。在经济周期上行期间,各类小微企业批量授信平台都能够较好地运转;一旦经济周期下行,一些联保类、弱担保类的小微批量授信可能集中爆发风险,特别是位于亲周期行业的小微企业集群,伴随着经济周期表现出更大的波动性。二是结合宏观经济形势,研究行业运行情况。大型银行的计量结果显示,行业是决定不良率的同样重要的因素,合理的行业投放能够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因而,开展小微企业批量授信的商业银行应重点针对本行有存量授信的行业和拟进入的目标行业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其生命周期、景气程度,分析其与宏观经济周期的相互关系,对目标行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地分析。三是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做好地区经济运行的研究。专家团队应收集地区经济运行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区域性风险因素,重点分析有存量小微授信的地区和拟进入的目标地区。

  在宏观经济、地区、行业分析的基础上,对小微企业批量的方向进行规划。重点是:判断经济周期的阶段,在行业和地区两个维度的矩阵中,确定每个地区、每个行业的规划,对已经开发的市场进行判断,是继续开发还是退出;对于风险上升地区的风险上升的行业,可以考虑退出;对于风险上升地区、风险上升行业可暂缓开发。定期确定针对小微企业批量业务的授信政策,设定触发条件,一旦触发就进行行业和地区的重新评价,对小微批量授信政策方向进行调整。

  对于具有较好的IT基础设施、数据库和专业人才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运用组合管理的方法对小微批量授信业务从总行层面予以管控。实现小微企业批量授信组合管理的条件:一是能够相对准确地计量各类小微批量授信组合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能够相对准确地计量各类批量授信资产组合之间的违约相关性。二是能够相对准确地计量各类批量授信资产组合的成本与收益。在上述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运用动态规划等优化技术确定每类批量授信的最优构成,使得整个组合的风险最小,收益最高。更重要的是,利用对宏观经济周期、地区经济、行业因素、政策因素的分析,结合批量授信资产组合压力测试的结果,精细化、前瞻性地调整各类批量授信资产组合的限额及各类组合的细化政策、授信标准和相应的参数,对于与细化政策不符的批量授信资产组合确定调整方向和措施。

  坚决执行退出政策。未经过完整经济周期考验的商业银行或者其从业者不懂得退出的重要性。事实上,针对可以预知的风险的超常暴露,以及局部客户的劣变,商业银行需要坚定地退出,对于规划明确要推出的地区和行业,或者不符合资产组合管理目标的地区和行业要坚决地退出。

  与批量授信相一致的流程监控、问责管理

  小微企业批量授信与精细化管理并不冲突。只不过在小微企业批量授信模式下,其精细化管理的标准、作业手册与工作规范有别于单户模式。商业银行授信管理部门要采取措施,确保批量授信各环节的工作人员尽职工作,不能使批量操作成为各环节工作人员推卸责任、降低工作标准的借口。

  要进行流程监控。从总行层面要明确界定从营销、受理到授信后管理各环节的尽职标准,编写详尽的小微企业批量授信操作手册,明确各环节的风险点、合规要求和禁止标准。确保总行后台部门能够利用授信IT系统和相关文档资料对小微企业批量授信全过程进行抽查和监控。

  设计与批量授信模式相一致的问责模式。一方面,用过程问责取代传统的事后问责。通过流程监控发现没有按照尽职标准进行操作的工作人员或者部门,根据情况进行积分登记或者直接进行问责,将问责的重点在于是否按照事前确定的授信标准进行操作,而不是等到出现风险事件才开展问责。另一方面,用概率考核取代单笔考核的做法。对于开展小微批量授信的机构或者团队,针对其管理的整个组合的违约概率情况开展监测与考核,如果违约概率超过了预先设定的容忍度,则应立即启动问责程序。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