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睿,张高睿讲师,张高睿联系方式,张高睿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张高睿:注意力的关注点
2016-01-20 54056

    1号:注重评估环境中的是与非。
    2号: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
    3号:希望自己的工作或表现得到积极正面的关注。
    4号:注意力在人或物的有用性与无用性之间徘徊。关注虚构事物的优点和现实事物的缺点。
    5号:希望保留隐私权。对他人的期待很敏感。
    6号:在环境中搜寻隐藏着他人意图的线索。
    7号:注意力集中在快乐的精神联系和乐观的未来计划上。
    8号:寻找任何与失控有关的暗示。
    9号:企图决定他人的计划安排和思想观点。
    我们拥有了三种形式的智慧,精神智慧、情感智慧和本能智慧。同样,我们的直觉感应也有三种:通过思维产生的直觉,通过情感产生的直觉,以及通过身体中心——腹部产生的直觉。不同的性格,产生直觉的方式和类型也不同。如图7所示:在九角星图中,位居顶部的三个尖角,即8号、9号和l号性格者,他们的直觉感应非常自然地位于腹部。他们最容易感觉到通过身体产生的直觉感应。情感直觉的拥有者是九角星图中的右边三个角,即2号、3号和4号性格者,他们的大部分知觉都来自于情感反应。精神直觉属于左边的5号、6号和7号,这三种性格的入主要通过精神途径来获得直觉感应。
    有一点一定要记住,我们可以获得的直觉并不完全局限于我们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自己的直觉感应能力。但是由于我们的性格特征会让我们对这个全景世界中的某一方面予以特别关注,所以我们更容易获得与我们性格关注点相对应的直觉感应。
    9号性格的人习惯通过身体来获得直觉,意就好像在回答一个内心发出的间题:我与环境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受情感控制的3号性格者倾向于通过情绪体(emotional body,人体的能量的7个层次之一,控制人的感觉和心情)来感知事物,就好像在回答“我和谁在一起?”的问题。
    受大脑控制的6号性格者则倾向于通过精神印象来感知事物,就好像在回答“这个环境是什么?”的问题。每一种性格类型的人都会习惯性地把注意力放在大脑中心、心脏中心或者腹部中心上,尽管他们也可以向其他性格类型学习,但他们还是更容易分辨属于自身类型的直觉感应方式。 
    基于身体的直觉:1号、9号、8号
    1号——广能够在普通中看到完美的可能。对于处理不当或不正确的地方极其敏感,因为这样的错误会破坏“原本可以非常完美”的印象。
    9号——通过自己来感受他人。就像镜子一样,能够把对方的影像反映出来,把自己变成对象的复制品。在交流过程中,9号性格者会融入到他人的观点中。具体参见下面有关“2号性格与9号性格只是看上去很像”的分析。
    8号——感到自己的身体被扩大,“占据整个空间”。能够感到环境和他人的力量与特质。经过训练,能够感到更多类型的信息。
    基于感情的直觉:2号、3号、4号
    2号——能够转移自己的感情,改变自己来迎合他人。感觉要成为他人理想中的自己。在思维介入之前,感情就发生了变化。具体参见下面有关“2号性格与9号性格只是看上去很像”的分析。
    3号——为了达到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品质,能够像变色龙一样改变自己的个性和形象。关注点总是放在工作或者他人对工作的反应上。在思维想清楚该做什么之前,3号性格者就自动找到了自己的合适角色。
    4号——能够适应他人的情绪,。感知他人的痛苦:与他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4号性格者说,哪怕家人、爱人和朋友并不在身边,他们也能走入对方的情感世界。
    基于精神的直觉:5号、6号、7号
    5号——能够把注意力从思维和感觉上分离出来,成为客观的观察者。能够通过精神去感知,而不受到个人思维和情绪的影响。  
    6号——能够看到潜藏在表面现象下面没有表明的意图。把想象力作为发现隐秘观点的工具。
    7号——从看似毫无关系的事物中找到关联性。7号性格者能够心里想着一个问题,手头却做着其他事情。这样的情况不但不会形成干扰,甚至可以从其他事情中,找到解决原有问题的灵感。
    2号性格和9号性格只是看上去很像
    在谈及与他人的直觉感应时,2号性格者和9号性格者的回答都是“我融人到……”。他们的特点虽然很相似,但依然有区别, 2号性格者首先改变的是情感,通过情感渠道与他人融合,而其他方面则.被隐藏在情感的背景里;在融合的过程中,p,2号性格者会因萎为自己完全成吠为他人所希望的形象而兴奋不已。这样的表现与2号的多重性格有关:2号的许多性格方面都很强,但是它们不会同时出现。
    9号不会改变自我形象。他们会从整体上接受他人的观点,而不是改变自己来迎合他人。9号性格者也不会说他们游离于自己不同的性格方面中。当9号与他人融合时,他们说自己已经停止存在,他们忘记了自己的位置,完全融入到他人的感情和观点之中,并对此产生比自身情感和观点更强烈的感受。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