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楹,郭树楹讲师,郭树楹联系方式,郭树楹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体质经络健康养生;顾问系统专业课、公益课、商业课。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郭树楹:整脊技术到底在整什么
2016-01-20 48596
对象
理疗馆,养生馆;医疗馆。
目的
整脊技术到底在整什么。实际意义
内容
整脊技术到底在整什么 ——注意讨论的观点哈      提出这个问题,也许有的人会觉得可笑,但纵观目前各整脊流派及国外整脊疗法,美式整脊提出是以调整脊柱的微小关节位移为主,但这种微小关节位移,有时达不到放射学的标准,也就是说影像学检查显示不出来,所以临床治疗时多以触诊及手法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为主。其治疗目的多以调整检查中所出现的各种阳性反应点如:痉挛、压痛点等,来达到矫正微小关节紊乱解除临床症状。因其这种微小关节紊乱有时影像学检查无法表现出来,故可认为治疗前后影像学无明显的改变。特别是退变较严重的患者,表现的更为突出。同时国内有些学者提出:整脊技术是在调整脊柱内在的代偿空间改善内环境为根本出发点,进而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也是一个模糊值,影像学检查治疗前后也不会有质的改变。因此,使人们对整脊技术神奇的疗效所感叹时,却同时陷入了苦苦的深思中,“整脊到底在整什么?。在得不到充分有力的解释下,人们便以平衡学说、试图解释整脊技术的治疗机理,但是,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人体的脊柱平衡是相对而言的。既有病理性平衡、也有代偿性平衡、特别是人到中老年以后,必然会出现各种代偿性的改变,以适应脊柱退变的需要来维持人体的平衡状态。如果进行影像学检查,必然会有多种病理性的改变,如:侧弯、生理曲度改变、棘突偏歪等。此时,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是否需要整脊治疗呢?如果治疗,又在治疗什么问题呢?所以,笔者认为整脊技术治疗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病。比如,一个20岁的脊柱和60岁的脊柱;一个健康的脊柱和一个充满病痛的脊柱,我们治疗时方法能一样吗?因此,无症状就无需整脊治疗。但可以做保健按摩等放松肌肉治疗,以维持脊柱的代偿性平衡状态,就不会有临床症状,一但代偿性平衡受到外界因素如:扭伤、受内寒、劳累等诱发因素,即可出现临床症状。此时治疗时只需解除诱因所产生的致病因素。即可使脊柱重新恢复到相对平衡状态,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而不必要过分强调原有的病理改变。如:侧弯、椎体移位、滑脱等。大量临床证明,退变后脊柱所产生的病理性改变,其治疗后,影像学是无明显改变,只不过临床症状消失而已。      综上所述所述,整脊技术主要是以消除椎旁的阳性反应点为主,特别是敏感压痛点最为重要,通过整脊技术治疗,使阳性反应点消除即可达到临床治疗目的。古人云:“有诸内必行于诸外”。同理,诸外消除诸内则自愈。感谢还有这么多人对正脊有兴趣整脊到底在整什么?对于这个问题,ZW73的回答我比较感兴趣。我认为整脊整的是阴阳的平衡,气血的和畅。整的是骨、筋、肉协调。骨坚曲正、筋固韧柔、肉盛充刚。整的是重负平衡到真正的平衡。整脊不但是治已病更治未病,完全是上工之技。调外定内。许多东西不要被表面的现象迷惑。中华医学两千年以前就开始研究整脊了,如果不知道整的是什么,能发展到现在吗?如果感兴趣,可以从养生学的丹道中学习一下关于‘髓道’的解释,有可能对各位、对整脊感兴趣者有帮助。整脊不是谈那里有什么结、点,痛不痛的问题,它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我希望大家不要有质问和指责的心态来谈整脊到底在整什么,一叶遮目就很难再见泰山了。最后我再说一下我的整脊目的:正龙脊调通百脉,气血和五脏安泰!如有缘可继续探讨。整脊 整的是人体的平衡 应人体的代偿性的平衡 人体可以没有症状 整脊中 当脊柱微小关节移位 有肌肉的平衡代偿 脊柱的失衡 ,当肌肉的代偿性平衡到极限 失代偿时才会有症状 整脊应在肌肉代偿期就要矫正脊椎 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或保健的目的 到有症状以处于被动治疗期了 。我不同意楼主的观点,其因有如下几点:一、整脊技术的诊疗观可能楼主不清楚。整脊技术有自已较为完整的一套诊断标准,诊断不仅仅需要临床上的影响学支持,而且也需要一定的触诊技巧。如楼主所说临床上一些小关节错位或肌肉方面的损伤可能今天的影响学并不能显示,但并不代表诊处的病变就能忽视。没有症状但有小关节错位,需要整复吗,答案是肯定的。例如脊突偏歪不一定伴有明显的病症或疼痛,但不正常的体位会消耗体能,引起机体慢性疲劳,是引起关节转位和错位的潜在病因!二、关于整脊是否真能将错位的小关节完全复位的问题,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对于此问题我专门请教过我的导师,他认为整脊的许多手法其实是将一处于超出机体调整范围的小关节复位或调整到另外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是机体所能允许或能自动调整修复的(这有点类似小针刀所讲的动态平衡)。三、整脊是以解剖和生物力学为等为基础的,对于一些不太明显的小关节错位,便需要一定的触诊技巧来判断及整复了!嗯,另外再补充一点,整脊其实也是从整体观出发来治疗机体的,如兄弟椎在整脊上的应用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了!四、对于楼主所问:整脊到底在整什么!小子我答一句:从整体出发,纵横联系(整骨不整肌,根本不懂医,整肌不整椎,病痛一大堆)。整脊整的就是椎体及肌肉小关节!     呵呵,以上是我的愚见,讲得不好,请同道斧正!斜扳的确不能使椎间盘回纳,但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及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的炎症水肿,为什么呢?我的答案就在上面的回答中 孙膑曰,因势利导之. 正骨也然.硬手硬推.虽可复正,但非精妙之道.精妙之道在顺其势也.其妙在动则活,静则死.动则有隙可生.贵在动中求正,顺其势,轻轻一推,则正矣. 理筋也然.动则筋聚.静则筋散.随其情,顺其势而动.顺其走势顺势或挑或理或拔.则筋易平复. 二正骨之道全在理通。理通则手中疗效自生。心中理不通,则下手茫茫然。心中理通,则应手凑效。只不过手笨手巧之不同。多练多用则手中巧自生焉。此皆外形。非其关窍。关窍则在理法。同一手法,心中理明一层,则手法疗效增一层。故疗效在心而不在形。 心不通,多揣摩,理不通,访高手。 故手中须臾之功,全在平日之日积月累。 王道无近功,正骨亦然。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正骨之道,虽以理法为先。然手法亦不可缺。手法即利器。利器在手,自能事半而功倍。 而民间传承之手法与方药。经数代乃至数十代心口相传。集数代人之精思秘验。其技之巧,其效之神,实令人叹为观止。虽理则同一而法之精妙神效则非仅通其理者所能望其脊项也。得之则有乐由心生,不知手之所舞足之所蹈之感。叹其法之简,之妙。正所谓大巧若拙。 绝技在民间,能得其技则知此言非虚。 四过去对正骨之理解,甚为浅显。往往偏执于一方。闻得某某理论,亦人云亦云。反啊是穴,宣氏软伤理论,聚焦说,多处卡压说,激发点说,筋缩说,等等不一而足。听之总觉有理,用之也觉有效,然不能融通。心中觉零零散散,茫茫然,不知何求。 而今方悟得,过去所学之理,皆为管窥之见,任他说法千万,不外筋出槽骨错缝六字。此六字乃一本贯万殊之理。真正是千金不换之诀法。 自编口诀一首。 筋连骨,骨连筋。筋出槽,骨错缝。骨错缝,筋出槽。摸其筋,求其骨。摸其骨,求其筋。上病之病不在上,下病之病不在下。查其症,寻其根,复其平,求其正。 五大道至简至易,正骨道理也同样。康氏正骨传人曾讲:正骨太简单了,简单的我都不想说。这句话使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浅。 手法一定要轻,原来遇着使人愁的一二三胸椎,等真正遇到高手,原来只是轻轻转一个或几个圈而己。结合自己原来所学,而今才领悟到,手法越轻,才能越精巧。 手随心动,法由心生。如果手上着力,则手己被控死,法无从生焉,复位自然不精巧。 真正的高境界是被正者不觉用力,只觉医者手轻轻一动似无感觉则疾患己除。丝毫不会有响声。追求正骨有响声者,骨是被强行推入而不是顺势带入。绝非精妙之道。 如果能得此中真意,就会觉得如康氏正骨传人兄弟所讲的,正骨太简单了,简单的我都不想去说它。 六正骨窍要,全在摸法,常人皆以为正骨诀窍即为秘传之手法,能得其手法即为得正骨真传。此误也,为本末倒置之理解。手法之秘固然重要,且得其秘者皆视为供壁,不轻易传人。而殊不知手法皆以摸法为基。摸得准方能正得准。所见高手,其所重者皆为摸法,常以他人摸不出而己摸得出为傲,而不以其手法为荣。手下摸得准,自能正得精,治得准,所以能应手凑效。如摸不准,盲目乱正,手法模糊,即或偶尔碰对,但心中仍茫然。且费时费力,事倍而无功。所谓正骨,非只正骨,亦正筋。筋占大部而骨占小部。盖人身有病变,则筋骨皆不同于常态。手摸心会,自知病之所在。或陈伤或新伤,究竟为何所伤。病起于上或起于下,皆可摸得清。了然于胸而后因症施治,只在病所理筋正骨。余者不问。此则事半而功倍,省时省力,应手凑效。 七西医所谓的疼痛,一般都归咎于所谓的无菌性炎症,认为是局部炎症所致。治疗也只在局部施以麻药封闭或局部冰敷,热敷等称其为物理疗法。 且西医将疼痛分门别类,分成很多细项,尤其是教科书,将疼痛归为很多类,而在真正临床中,其实很难碰到教科书所讲的典型病症。 在中医看来,疼痛只有两类,一类是静态时疼痛。一类为动时痛,活动受限,静时不痛。 前类可认为是骨错缝,炎症,肿瘤,神经压迫等原因所致。 第二类则为典型的筋出槽骨错缝。而这种方法不像西医分得那么复杂,只用手去摸,感知,摸到那儿有病然后相应的正筋整骨即可。 按中医的伤科的理论来讲,其实所谓的无菌性炎症其实极少,甚致没有这种病,因为如果是炎症,那么不可能在数秒或数分钟内消除。 而根据中医伤科理论,西医所谓的炎症,大多可在数分钟或十数分钟内消除。可见无菌性炎症是不存在的。 其实,所谓的无菌性炎症,实际为中医所讲的筋出槽骨错缝引起的保护性反应。大脑在告诉你,现在这里筋被扭着或骨头有位置不对。你不能乱动这里,因为正受伤着呢。将出槽之筋推入槽将错缝之骨复位,则疼痛自消。 要想知道倒底是那儿筋出槽,骨错缝了。必须得会摸。局部的疼痛一般病症不是发生在疼痛的局部,而是一条筋从远端就开始翻转出槽,一直拉到患处,致使患处的一段筋紧张到极限,故而发生疼痛。或者上位关节痛其原因是下位关节骨错缝,牵拉到和上位关节相连的筋,把上位关节也拉错缝,筋翻转出槽形成紧张,从而引起疼痛。所以碰到这种情况如果只治上位关节,效果有限。 但要真正学会摸筋摸骨必须得有人带,告你什么样的筋是出槽的筋,怎么样出槽了,向那边出槽,应当向那边归位。这样渐渐手摸心会,渐到巧熟。 我想没有数年纯功是不行的,我也正在摸索探寻中。 八现今所流行的所谓某某氏正骨手法大多受西医影响,以西医理论为依据,其实都为局部疗法。有人以颈椎手法闻名,将人脖子扳得一串响。有人以腰椎闻名,只将腰部某椎复正便认为病即可除。 凡此种种,皆认为病为椎体略小错位所致。将椎体复位疾患即除。其实很多时候椎体才复位,快者三两分钟,慢都数天,再摸时椎体又回到原位。而这种情况又大多归于椎旁肌肉紧张所致。然而即使松懈椎旁肌肉,很多时候也照样出样这种情况。 这些手法只是治其然而不知治其所然。 我们知道,筋骨相连。世间无没有筋的骨头,也无不连骨头的筋。而筋并非只是椎旁肌肉那一小段。而是一直牵连到很远,与上一关节相连,而上一关节,又与上上一关节相连。如些一直连通到极远端。有筋出槽则必有骨错缝,有骨错缝则必有筋出槽。此为定理。 中医所谓的筋与西医所谓的肌肉理解有所不同。西医注重于解剖学上的某一块具体的肌肉。而中医则重整体,注重引起某一症状的所有肌肉。盖人生病不只是一块骨头有问题或某一块肌肉有问题,人身为一整体,一块骨头或一块肌肉有问题,相应的很多块骨头和肌肉也会有问题。 所以我们在治疗腰腿疼痛时,有时候只调引起相关症状的腰椎往往并不见效,然后调某胸椎或颈椎时效果立现。此即为证明。所以中医的治疗有点像现在最新医学所谓的力线。但又有所不同,力线是根据解剖和力学得知,很难确定把握,只有其理论而未有操作性。而中医则谓之筋出槽,可能手摸到感知。 譬如颈椎病,只调局部的颈从或有人提出的兄弟椎腰椎并未见得全见效。其实病根并不在椎体,或许远及脚下。 中医所谓脚后大筋连脑门,意即脚后的筋一直要连到脖颈上。如果这条筋从脚上出槽了,那么最远会影响到颈椎,如果只调颈椎或腰椎并其椎旁肌肉,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亦即脚上的某块骨头因为扭脚错位,时之久长,相应的筋便为出槽翻转,一直影响到脖颈,从而引起颈椎生病,如果此时只调颈椎,而脚上的骨头仍在错位,颈椎虽然暂时调后应力减低,但病源未除,过几天应力会再次集中到颈部,病也会从新回到原来的样子。这种情况是临床常见的。 所以治病要从患处的筋去摸,也即顺着出槽的筋去摸,一直找到根源。这样就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手臂上的病可是肩部或颈部引起,腰腿病可能为手臂引起。 这样调筋正骨,便可立马见效。 往往见一些局部肿胀的患者,在局部治疗,用尽办法也不见消肿。此其实为远处筋出槽牵拉所至,病在远端。患处肿其实为远端筋翻后应力集中于此处所致。只在局部消肿或施于手法,但应力仍在,所以肿胀不会消除。如将出槽之筋调正,肿胀当场或隔天即消。 疼痛也然,只在局部正骨松懈肌肉而不顺着筋从远端寻其病源,应力一直存在,即使当时松了,但过几分钟或几天疼痛又开始。最后只得用西医方法封闭。但即使封闭,局部应力仍在,所以有些时候封闭后仍会疼痛。 所以现在流行的手法,都是治其然不治其所以然。 但真正要学会摸骨摸筋,实在太难。得本人有悟性,能下得了苦功,并且得有人教告你什么是筋,筋出槽是怎么回事。凡此种种,不是一言能道尽。 概述:由于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植物神经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 以脊椎病因理论作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保种病症(异病同治法),称为治脊疗法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