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鹤雄,谢鹤雄讲师,谢鹤雄联系方式,谢鹤雄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家庭教育、学习方法、成功励志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谢鹤雄:家庭教育态度和方法要一致
2016-01-20 38585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集体的完整和一致,是良好教育的必要条件……”这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各成员在态度和方法上需要一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做父母的对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谁想真正地、正确地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他就应该很好地爱护这个一致。”这里进一步指出,家庭教育一致的重要性。然而,中国有句俗话说:教育孩子一个要唱红脸,一个要唱黑脸。正是这句俗话,使得许多家庭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不一致的现象。简单讲一个例子:一天晚上,小伟在客厅看电视节目《喜洋洋和灰太狼》,刚看到一半,爸爸从书房走出来对他说:“小伟,现在已经是晚上九点了。按约定的作息时间,你该上床睡觉了。”小伟有些不愿意,他对爸爸说:“爸爸,还有半个小时就看完了,让我看完再睡吧。”爸爸摇摇头,还是坚持让小伟关掉电视准备睡觉。正在小伟想要关掉电视时,他看到妈妈从卧室走了出来,就赶紧对妈妈撒娇说:“妈妈,这个节目我看到一半,今天晚上能不能让我晚一点睡觉啊?”妈妈看到小伟一副哀求的样子,就说:“好吧,你看完就睡觉。”小伟转过头对爸爸说:“妈妈同意我看完。”爸爸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回到书房去了。这就是教育不一致的做法。

一、家庭中教育的不一致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表现:

1、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意见不一致。我有一位同学,是某大学老师,她丈夫也是大学教授。由于双方教育孩子观念不一,因此方法上也存在差异。丈夫主张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而妻子却要处处帮忙孩子。从三年级开始,孩子作业多起来,每天总是磨蹭到十一、二点才能睡觉。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父亲的意见是,先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全部做完后,给父母检查或提问,最后错误的地方一起订正。这样虽然刚开始累了孩子,但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集中注意力学习,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养成,学习能力也逐渐形成,以后做作业就不会磨蹭了。母亲却不同意这样做,她怕累着孩子,总在孩子身边陪着,孩子作业有问题,就问妈妈,妈妈也都帮助解答。这样看起来不要那么晚睡觉,但母亲如果有事忙一下,不在孩子身边,孩子就没办法自己思考,作业反而更慢了。母亲不但不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反而责怪父亲没帮助孩子解决作业问题。最终母亲累,孩子也累。有时甚至父母为了孩子学习问题,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起来。初中以后,孩子学习成绩很差,学习不主动,不爱思考,作业拖拖拉拉,也一度很叛逆,结果中考后进入一所三流的高中就读。

2、父辈和祖辈之间教育态度和做法不一致。公共汽车上,有个小女孩长得很漂亮,清清秀秀的,可就是牙齿上长满了黑色的斑点。于是有人就地问孩子的母亲怎么回事。母亲满腹怨言地说都是婆婆把孩子带成了这样。原来,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奶奶都给孩子糖水喝。孩子也是越喝越爱喝,一来二去,牙齿上就长满了黑斑点。孩子的父亲一气之下去和奶奶理论,谁想到奶奶还说:“别信那些书上的说法,小孩的乳牙反正是要掉的,再长了新的不是一样白白净净吗?再说了,我小时没吃过几块糖,这牙不也掉光了?我把你们兄妹六个都带大了,哪个不长得人模人样的?”

3、家族成员之间在教育子女的态度和方法上不一致。小欣在家中父母总是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独立的好习惯。但是小欣到了舅舅家以后,却被宠起来,舅舅舅妈包办了一切,什么都不让做。小欣在家中父母要求不吃零食、少吃零食,但到了阿姨家以后,阿姨却给孩子许多零食吃,还对孩子说:“没关系,吃吧,你妈妈问我,我就说你什么也没吃!”在这样的家族环境里,孩子要养成良好习惯,就会增加很大难度。

4、家庭教育中教育过程前后的不一致。父母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高兴的时候对孩子是一个态度,不高兴的时候对孩子又是另外一个态度,两段时间里给孩子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孩子放学以后帮妈妈收拾房间,妈妈会说:宝贝儿别干了,好好学习就行了,家里的一切事务妈妈都能做!等孩子拿出了成绩单,妈妈一看孩子没考好,就勃然大怒:就你这个样子,将来准是个讨饭的,傻坐在这里干什么,还不去帮我收拾房间!这种前后不一致的态度,会使孩子形成双重人格,并学会看大人眼色行事。

二、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将产生怎样的危害呢?

1、引发家庭成员间的矛盾

父母可能是由于个性差异等原因而导致对孩子教育要求不一致,但也有可能是为了讨好孩子而否定配偶的教育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教育问题容易演变为家庭的冲突,形成十分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一位父亲苦恼地说:我们家教育孩子的事情现在全由我爱人一个人包了。本来,我对教育孩子是挺有热情的,刚开始还经常给孩子讲讲故事什么的,但我爱人就是看我不顺眼,老嫌我管不好孩子,说我讲故事的口气不对,腔调不对,手势也不合格。总之,我不是这不对,就是那不对,弄得我的心情也很不好。我一张嘴说孩子,她就插嘴说“别听你爸爸的,他懂什么”,或者说“你爸尽瞎说”。现在孩子也好像有了保护神一样,我让她做点什么,都支使不动她。我一说她,她就去告诉她妈妈,有时还学着她妈妈的样子说“你懂什么”,气得我不行。我觉得孩子之所以这样,都是我妻子给教坏了,所以我现在一般不管孩子了。别人的父亲都和孩子亲亲热热地,而我却和孩子关系很冷漠。我想,等孩子长大了以后,她会和我更加疏远。所以,说心里话,有时我心里挺怨恨我爱人的,感觉她是在和我争夺孩子。也许是出于报复心理吧,我对家里的事情有些漠不关心,甚至在家里也找不到快乐了。

2、削弱父母权威

父母教育意见不一致还会直接影响父母的权威性。孩子本来会自然地认为,大人的话就是正确的,尤其是在自己眼中有威信的人说的话就一定是正确的。但是当父母的教育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甚至彼此否定对方的时候,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失望的情绪,破坏了父母在孩子眼中的形象,降低了自己的威信,从而影响教育的效果。小伟在看电视的问题上,由于有妈妈的认可而不接受爸爸的要求,或许在另一件事情上,小伟可能会转而接受爸爸的指示而拒绝妈妈的要求。这样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都不是正确的。从而使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教育威信逐渐被孩子自己对利益的权衡所取代。

3、造成孩子见风使舵

由于孩子一般还缺乏自主性和意志力,而且每个人都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因此,当父母对孩子提出不同要求时,孩子总会倾向于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而当孩子主动提出要求时,也会衡量是找爸爸还是找妈妈,并可能在爸爸妈妈面前表达不同的内容。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表面上看是“机灵”,但却不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三、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呢?

1、孩子在场时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

尽管对方教育孩子失当,你也不要轻易指责对方,指责从来不能使人心悦诚服。特别是孩子在场时,夫妻双方都有一种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的心理需要,指责除了会引发彼此间的“战争”,不会有别的收获。因此,当孩子在场时,彼此一定要克制。少一分正面冲突,就会少一分对孩子教育的负面影响。

2、事后寻找适当的机会,以建议的方式表达你的意见。

避免正面冲突,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积极地寻找适当的时机和方法。夫妻之间,彼此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的机会永远是有的。对方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妥,你应该在事后寻找适当的机会,用心平气和的探讨问题的方式,来表达你的建议或意见。比如,妻子同意孩子继续看电视,你虽不赞成,也不必当场指出。你可以在妻子心情愉快的时候,用商量的口气,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对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来说,这种做法是不是阻碍?”“你我不能统一意见,孩子以后听谁的?”通过夫妻间的反复磨合,两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就会逐步趋向一致。

3、用生动的事实来启发对方,提高认识。

夫妻间对待孩子的根本分歧是认识上的分歧。如果你认为对方在教育孩子方面认识有误,你光讲道理是不够的,实际的情形往往是你有你的道理,他也有他的道理。要增加说服力,生动的事例是不少的,它往往比抽象的道理更有效。因此,平时该多看看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刊,多收集教育孩子方面的成功案例,并且在你熟悉的范围里多留意他人在这方面的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当你心里装满了许许多多教育孩子的生动实例时,你不仅自己受益匪浅,也会卓有成效地影响你的家人。

4、以积极的态度和成功的教育实践,争取对方的认可。

成功的教育即需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也需要随时随地将这种理念体现在具体的言行之中。如果你确信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那么,你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告诉你的爱人将如何去做,要实现什么目标,取得什么效果。只要你的态度是认真的,目标是明确的,考虑是细致具体的,并且是满怀信心的,对方就不会给你泼冷水,至少不会坚决阻拦你。而一旦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方在事实面前就会幡然醒悟,彼此间的思想认识就会一致起来。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