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寿红,刘寿红讲师,刘寿红联系方式,刘寿红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精细化管理,零事故安全管理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刘寿红:《精细化管理与安全生产》
2016-01-20 41327
对象
中基层管理人员
目的
1:明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2:了解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3:掌握精细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实操工具。
内容
课程名称:精细化管理与安全生产 培训讲师:刘寿红 培训时间:1天 课程背景: 1:工作不认真细致,管理粗放,执行能力差仍是目前中国企业的普遍现象。 2工作标准不高、过程控制不细,安全管理不力,制度执行不严在很多企业屡见不鲜。 3: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的管理必须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过渡。 4:精细化管理是解决员工低效工作,管理人员救火式管理的不二选择。 5:精细化管理是未来三十年中国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必由之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精细化管理为载体的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 课程特色: 1、针对性 课程结合受训企业的管理实际,大量采用受训企业真实案例。 2、实用性 培训突出实用效果,要求学员带着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来,采用培训中的各种方法进行精细化练习,最终汇总成成果。 3、生动性 培训采用讲授、研讨、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让老师与学员互动、学员与学员交流,突出生动性。 解决问题: 1:构建精细管理体系,标准化工作方式,大大降低企业管理难度。 2:控制工作过程质量,确保工作效果最优。 3:保证制度文件真正落实,解决执行难的问题。 4:探讨企业安全控制方法,确保安全控制目标实现。 精细化管理与安全生产课程提纲 第一部分:精细化管理理念 1、理念永远是行动的先导 2、光是管理人员有精细化意识远远不够 3、树立员工精细理念的具体方式 (1)会议:早晚会,座谈会,宣贯会,交流会 从精细化管理的视角看经验交流会 (2)活动:观摩、竞赛、演讲 (3)宣传:看板、报刊、手册 (4)网络:网站、短信、手机平台 第二部分:精细化管理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理念和工作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技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协同和高效运行。 1、精细化管理的模型: 模型关键价值: 煤矿企业管理结果的稳定以五个管理系统的建立来保证(系统化) 企业管理结果的良好以最小工作单元—比如某岗位工作质量来支持(细化) 2、精细化实施方式: 固化——企业已有成功经验 优化——企业现有工作流程和程序 复制——复制优秀员工和班组 控制——生产和工作过程安全、质量 讨论:企业现场精细化控制难点、关键点,6s管理在企业推行的必要性。 3、工作质量、管理效率的立体控制: 程序控制点(岗位) 流程控制线(部门) 制度(含文件)控制面(组织) 4、精细化管理的两个方式 (1)手册化 (2)信息化 5、日常管理的三个指挥方式:文件指挥、会议指挥、口头指挥 6、精细化管理的三大原则: 系统解决:管理提升依靠系统建立和改善 持续改善:建立管理的自我改进机制 造物造人:员工素养提升是精细化管理开展成败的关键所在 第三部分 企业如何开展精细化管理 企业推进精细化管理的5个模块 一 目标引导——组织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细化到每一件事 1、制定科学 内部条件决定可能,外部条件决定可行 2、分解量化 (1)横向到底,纵向到边 (2)目标分解的SMART法则 3、日清日高 早会提出,晚会总结 二、规则落实——梳理旧规则,建立新规则 1、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内容 (1) 流程梳理 (2) 流程优化 (3) 流程再造 流程优化: 能够在企业各层级立即上手开展的流程管理改善 (1)流程优化步骤: 描述流程 评估流程 优化流程 (2)流程优化的工具: 流程问题思考工具:5W3H分析法 流程优化工具:ECRS技巧 (3) 流程优化案例 现场研讨:某煤矿安全控制流程优化案例。 2、岗位工作程序 (1)岗位工作内容 (2)工作内容分解 (3)完成工作内容的步骤和标准 (4)岗位工作程序的灵活运用 (5)确保精细化管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手段 (6)手指口述的意义及实施要点 (7)JSA安全工作分析 现场研讨:利用JSA对某工作事项进行安全分析。 3、规章制度 制度执行难的原因 (1)规章制度直是打印出来的一张纸 (2)规章制度制定的过多,对规章制度没有进行评估 (3)缺乏对制度的行之有效的学习 (4)破窗效应 (5)制度结构本身很粗放 精细制度制定要求 (1)规章制度的三个组成部分 (2)原则条款 (3)实施细则 (4)监督执行细则 (5)三者的比例关系:1:2:3 (6)相应的制度案例 4、零事故—安全精细化管理第一要求 (由于时间关系只能简要介绍,有机会再交流、研讨)。 (1)企业完全可以零伤害,信心和决心是关键 (2)管结果管不住事故,控过程才能确保安全 (3)即时的风险预控是实现零事故的核心 (4)全员参与是实现零事故的关键 a.人对了事才能对 b.各级干部的主导作用 c.一线员工的主体作用 d.以滴水穿石之心塑造员工安全意识 三、训练转化——规则转换为行为和技能 意识养成 科学培训 传帮带组织 四、考核保障——选择关键控制点 选好关键点 用对考评人 考核即培训 五、文化建设——潜规则支撑 管理看板—文化建设的前哨阵地 早晚例会—文化建设的有力推手 案例分享—文化建设最鲜活的载体 人人为师—文化建设最有效的群众运动 (一千个培训大师不如分享身边的人和事)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