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君,骏君讲师,骏君联系方式,骏君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微信营销/互联网营销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骏君:浅析O2O引导下的汽车行业未来方向
2016-01-20 19078

O2O的模式对于汽车行业引导方向,笔者认为线下服务综合体永远是这个行业的主角,线上各种各样的引流服务成为线下综合体的辅助。未来线下综合体,联接成巨大的网络,依靠互联网化的运作,将是汽车服务市场的终极模式。

  


  互联网+,几乎蔓延到任何行业,汽车前服务市场和后服务市场也不例外;而且由于传统的垄断和积病,成为互联网渗透的高危地带和新兴创业项目的兵家必争之地,2014年下半年至今更是有刺刀见红的味道。


  浅谈笔者的三个观点:


  观点一:过热的结果注定是过剩,压死骆驼最后的稻草是政策,对于传统从业者而言,火上浇油的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到来。


  中国的任何产业从垄断走向充分竞争的必然结果就是短短十几年就从供给不足发展到产能过剩;2014年,产销量2200万辆,在经济放缓的大形势下,已经接近天花板;但已建成及在建产能达到3600万辆;


  传统4S店经营困难,自2012年已经初现端倪;时至今日,4S店分化已经明显:第一条路,自寻出路尝试转型甚至跑路;第二条路,与厂家抗争争取利益。有趣的是部分经销商态度骑墙,一方面说厂家压迫经销商另一方面又在讨好厂家奢望支援。笔者与庞大某中高层经理探讨的时候就曾有过类似情况,该高管分析4S店亏损与厂家的压榨有很大关系,但又表示厂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会保护4S店不至于破产,同时后市场的竞争面对互联网创业者又无计可施;正当在讨论厂家与经销商关系的谈话中,汽车厂家区域经理来电话貌似最后通牒一样,要求在该地区立刻投资第二家该品牌的店;否则立刻把新店授权给到庞大竞争对手。


  如果看懂了根本原因,传统经销商在战略思路上就不会再骑墙。几乎所有品牌的汽车厂商都是产能过剩,如果自己在某地区少开一家店,就意味着竞争对手可能多开一家。在过去十年,经销商靠着厂家的政策赚钱,为厂家马首是瞻。但走进2015年,各个厂家经历严冬的时候,继续压榨经销商成了唯一的选择。而经销商上游惹不起厂家,下游过度竞争,又面临电商及O2O创业项目的挤压,在资金层面,传统经销商几乎不受资本待见。


  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苟延残喘的传统经销商,称为后市场革命者的革命对象。举步维艰的汽车厂商,纷纷向互联网巨头伸出橄榄枝。


  观点二:互联网行业的很多革命者,可能即将成为被革命的对象。尸横遍野后,将是一路坦途。


  在投身汽车后市场创业后,笔者接触过很多创业项目。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是,基于OBD或者汽车导航等智能硬件,目前还没有一家有成熟的模式和真正突破性的进展。第二类是,以4S店位革命对象,单点创业的O2O项目:洗车、上门保养、二手车平台、快修连锁、车险等各个单点创业的O2O项目,不胜枚举,受到资本追捧的项目也不少了。第三类是,以用车为切入点的平台型企业,打车、拼车、车共享等等,已经产生行业的翘楚,但之前的参与者也已经尸横遍野。


  对于第一类,笔者认为在为硬件产品,找到具有普遍性、有价值的商业应用前,不温不火的局面,将会长期维持下去;对于第三类,行业格局与纯互联网模式的竞争没有本质区别,几乎逃不过BAT的天下。事实也证明了,BAT三家的烽火硝烟从未息止,最终得到BAT青睐的项目,有机会成长为行业巨头,但大多数此类项目将尸骨无存。


  重点想谈的是第二类,大多数创业者的解决的痛点无非是以下几种:4S店价格高不透明、洗车保养等高频应用的时间成本高以及提供更人性化的用户体验,非品牌路边维修点的信赖度低的问题。用O2O的方式,提升这些环节的效率和用户体验,把单点项目做成流量入口后,向其他更多的服务领域延伸;在这种理念下,赔本赚吆喝,烧钱讨好用户,不断的刷交易数据量,而真实的用户体验的改进和自身盈利能力似乎成了无足轻重的问题;融资、烧钱似乎成了这个领域天经地义的逻辑。笔者的观点,对这些以革命者自居的创业者们,正在面临着被革命的危险,而他们的终结者几乎肯定是他们正在打压的4S店。有以下理由:


  真正威胁到4S店生存的是前述的产能过剩和政策两个原因,另一重要原因是汽车厂家压库导致的资金层面压力;也就是说不需要O2O的创业项目来革他的命,它本身内在转型动力已经存在,而且大势所趋,迫在眉睫。传统4S店转型为服务综合体,能完成所有单点创业项目所能完成任务,包括上门保养、免费洗车这些小儿科的游戏。当这个服务综合体,成为车主各种需求的首选场所时,对这些O2O创业的先贤们,将会形成碾压之势,把这些革命者逼到社区小店的边角地带。


  在认可4S店有主动转型动力的前提下,我们对比转型后的服务综合体相对于单点O2O创业项目的优势在哪。


  第一、价格问题,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他们也在努力;不少4S店推出了针对自己品牌的车主免费洗车的服务,另外有些店推出的保养套餐已经达到两三百元的水平。试想,在一旦做到用品透明,价格合理,洗车、保养类的O2O项目,还有存在的空间吗?甚至上门洗车、上门保养之类的项目,4S店又有何不能做呢?从客户体验和保障度来说,远高于路边小连锁店。


  第二、综合服务能力。单点项目的地推过程中,往往是从事单一业务的线下网点;比如线下快修连锁、线下换油中心、洗车店等。等到这些线上平台,依托于这些网点积累的一定客户后,再扩展其他业务时,线下经营场所容纳不了更多的服务业务,何况标准化也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转型后的服务综合体,具有天然的标准化服务体系,而且能够服务于车主几乎所有的需求,更具信赖性。


  第三、客户源,新兴线上平台的推广手段成本高。广告、补贴等各种形式都很烧钱、而传统4S店在长久的经营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只不过由于传统基因,暂时没有更高效的手段让这些资源充分发挥出作用。新兴O2O项目做得再好,客户也避免不了仍要去4S店,所以从客户量的角度,新兴O2O项目能掌握的客户量,永远是4S店客户群的一个子集。


  第四、成本对比,传统4S店的成本高于连锁店是不争的事实;但要了解这些成本的构成,汽车库存的资金占款、4S店的建店前期投入资金成本、店租成本、人员工资、管理成本。设想,在生存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传统4S店能够放弃的成本项中,降低库存减少整车占款成本、建店资金投入列入沉没成本、简化之前官僚体系的管理成本。剩余的最大的固定成本是租金,如果通过优质服务扩大用户来源甚至在原有场地上开发多种经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摊这部分成本。在人员利用率方面,由于具备很好的综合服务能力,人员能够从事的服务也多种。比如,单个快修店需要5个人维持单一业务的服务,这个服务综合体内用10个维修师傅能够承接洗、修、保养多等种以上的业务。能够使得人员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第五、相比于新兴O2O项目的网络运营能力。笔者认为,传统4S店的确没有这样基因和人才储备,暂时是劣势;但对于汽车服务这样的服务行业,互联网应该是辅助而不是主导。也就是充分尊重线下的价值,毕竟互联网只是工具而已,尽管这个工具非常重要,不可获取,但永远达不到喧宾夺主的程度。


  以上五点:笔者认为,传统4S店已经出现很多转型的迹象,这个服务综合体的变形能力还有很大空间;一旦探索出可复制的模式,形成线下的服务综合体网络,辅助以互联化的运营,反攻现在这些O2O创业项目,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在传统模式无法为继的情况下,这个变形是迟早要发生的。


  过热后注定是过剩,过剩之后,传统4S店巨大完善的服务硬件设施,将是后来创业者能够利用的、廉价的、完善的资源。类似的,一百年前美国铁路大跃进造成产能过剩,为后来的物流企业提供了大量廉价基础设施;十几年前,互联网泡沫破裂,为后来的互联网创业者和用户遗留了大量的优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尽管传统4S店模式行将末路,但即便是他们死去的尸体,被后来者合理利用后,也将是汽车服务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刚刚以革命者自居的O2O单点创业者们,必定将成为反攻倒算的对象。

 

 笔者认为,基于4S店转型形成的服务综合体,将是汽车服务市场的主流。这个综合体将囊括洗、用、保、修、换乃至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快修、洗车等连锁模式,只能作为填补空隙的角色而存在。


  作为后市场的创业者,认清这一点,基于服务综合的O2O,将是笔者主攻的方向。行业够大、市场够宽广,辅助线下企业,心甘情愿的做一个O2O的配角,何乐而不为呢。


  观点三:横向比较国内外模式,他山之石,不可攻中国之玉。


  成熟市场的模式比较:


  美国模式:规模庞大、幅员辽阔,品牌众多,是最具可比性的市场;但历史沿革不同,美国先有成熟的细分市场的寡头,后有互联网。而中国,发展到现在很多规范仍需要建立、线上一片散沙,线下一片散沙,有待规范有待整合。美国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值得中国创业者参考,但实现途径注定了有着很大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欧美汽车市场在2009年至2010年,由汽车配件的巨头发起的,解决假冒配件问题;曾经花费了各个行业巨头数十亿美元加以控制,可悲是83%的假冒备件来自中国大陆,5%来自中国台湾;这个爆发的时间点值得思考;中国汽配供应商自2003年后随着汽车产销井喷增长,参差不齐的备件随着全球化过程渗透到了欧美;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垄断逐渐被打破,这样假备件泛滥问题,在中国迟早会发生。有先知的O2O创业者,在备件领域如果能位于筹谋,将是建立品牌的巨大机会。


  欧洲市场:分散割据、每个市场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可比性不强。


  日本市场:是个封闭的日系车体系,跟日本的民族文化一样,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中国式的服务综合体:


  笔者认为,中国式的服务综合体,除了在车辆本身的服务业务范围内,还有很大变形空间;由于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够大,很多店的装修够奢华,具备与其他更多商业内容结合的潜力。举例而言:靠近CBD或者大型社区的店,划出一角引进特色餐饮,顾客在用餐的时间完成了车辆的服务,既省时间又能扩展服务。边远地区的店,可以引入特色表演或者其他文化服务,甚至桑拿、按摩服务。在客户享受着其他服务或者购物、工作的同时,可视化的完成了车辆的维修、保养的服务。


  O2O的模式,对于汽车行业引导方向,笔者认为线下服务综合体永远是这个行业的主角,线上各种各样的引流服务成为线下综合体的辅助。未来线下综合体,联接成巨大的网络,依靠互联网化的运作,将是汽车服务市场的终极模式。


  行业的走向和未来模式,将在两年内呈现出清晰的脉络;退潮后,谁没有穿底裤,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