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齐超,吴齐超讲师,吴齐超联系方式,吴齐超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企业内训师/独立咨询师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吴齐超:生产现场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6-01-20 13392

一、生产现场管理概况生产现场是以产品生产部门为主,并包含了物资供应、试验、保障等间接参与生产的部门的全部工作现场。现场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的基础,是对包括人、机、料、法、环在内的综合管理。现场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生产现场管理是一种基础性管理工作,离不开标准、定额、计量、信息、原始记录、规章制度和基础教育等,基础工作是否健全,直接影响现场管理的水平。同时,现场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与企业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现场管理既要服从整个企业的统一管理,又要把生产现场的人、机、料、法、环、资、能、信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机的协调配合,这样,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才能实现。

近年来,企业管理比较流行6S管理。6S 是以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为工作内容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6 个要素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并构成了相对完备的管理体系,6S 管理已经成为生产现场管理的主流。

二、对生产现场管理关键性问题的思考6S 管理体系提出的是一套共性的标准,但企业是千差万别的。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将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与6S 管理方针相结合,才能有效进行生产现场管理。

1加强管理者多视角的综合管理能力管理者是现场管理的主导者,管理者的管理能力高低对现场管理的成效产生直接的影响。从不同岗位管理者的视角出发,由于观察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其组织生产的方式各不同。因此对同一产品在组织生产时,时常会遇到阻力,它往往遍及生产链条的每个环节。常见的视角差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从计划调度的视角来看,生产的流程是以每台套产品来进行的。计划的制订和任务的考核都以产品为对象,生产的参考点主要是时间,拓扑结构是一个链式的流程。可以称之为基于批次的生产组织。

( 2) 人力资源角度来看,生产的流程则是不同专业人员的分工合作过程。每一类产品都被按照组件功能进行专业切分,并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技术人员,拓扑结构是主管工艺到技术工人的树状结构,生产过程以工艺体现。可以称之为基于专业的生产组织。

( 3) 而从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来看,则是一个在不同部门之间周转的过程。在每一个工位、每一个职能部门,产品进行特定的加工和安装调试,直至成为成品。生产的参考点是空间,拓扑结构是有向图。可以称之为基于工位的生产组织。

上述三种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各个产企业中都可以见到,并且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在这里只探讨其缺点和不足。基于批次的生产组织容易形成产品和零部件的割裂管理; 基于专业的生产组织削弱了产品的系统总体概念; 基于工位的生产组织又难以建立工位间的内在关联。

针对这一问题,作为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综合性的全局眼光,培养多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各个专职管理岗位的人员必须加强沟通协调,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视角差异造成的生产阻力,使得生产流程顺畅,工作效率得以有效提高。

2着眼整体,抓好细节

生产现场管理的头绪众多,内容繁杂,但生产现场管理追求的是整体效果。整体效果的实现,离不开生产现场各要素的协调高效运行,最终还是体现在每个细节上。生产管理本身就是细节的管理,抓住每一个细节,整体效果的实现自然就水到渠成。

( 1) 员工的专业技能必须胜任岗位要求。在生产现场的各个要素当中,人是最容易发生变化的,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重复做同一件事情都不会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什么样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员工必须熟知自己岗位的操作规程、设备使用技巧、工艺技术。要让员工清楚其工作在整个流程中的意义和重要性,加强员工的岗位培训和监督管理工作,让每个员工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并具有相适应的生产技能,避免人为缺陷的产生。

( 2) 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配备必须满足产要求。环境和设备是生产的重要保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环境和设备本身就不能达到产品实现要求的标准,再优秀的员工也无法发挥其自身的能力。

( 3) 细化现场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制度、现场环境管理制度、设备操作手册、工艺流程等,都是现场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一套完整的科学性强、操作性强、能够正确规范现场管理的制度是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生产现场各要素的协调、高效运转,离不开每一个环节的正常有效运行,需要生产现场制度建设做保证。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如生产中工艺文件不完善,工装、夹具或检验量具不适合,环境设备不匹配,人员培训不到位等情况,都要从管理制度上找到原因,完善规章,并举一反三。

3提高员工自主管理能力

企业的生产现场环境复杂,现场管理不能完全依靠管理者的监督,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员工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生产现场管理的水平。每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都非常重视员工素养的培养,其培养的目的,就是为了启发和促进自主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尽管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所获得的回报却是长期而深远的,远比其他投资获得的回报要大得多。

员工素养这里主要是三个方面: 责任心、规范意识和专业技术。首先是责任心问题,有了责任心,工作就主动,不会干的可以学会; 如果没有责任心,再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也无济于事。

其次是规范意识。在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中,对于生产起着指导作用的工艺文件都相对完备,作为生产线上的一员,按照规定做事比提出创新观点更重要,这也是过程控制的必然需求,是产品一致性的重要保证。最后是专业技术,员工应当在具备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针对本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提高员工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从多方面做细致的工作。当整个生产团队的素养稳步提高时,企业的生产环境也就得到了改善,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熏陶出高品质的团队和高素养的员工,而在优秀的员工中间,更容易推进自主管理,从而以良性循环实现了企业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