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耀华,谭耀华讲师,谭耀华联系方式,谭耀华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谭耀华: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基业长青之道
2016-01-20 11019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长青之道

                                             文/九州书院副院长谭耀华

 

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长青之道这个主题,这个主题大家都很关注, 很多的企业家都想企业能够长青下去,其实不止是企业,包括国家也是希望能够长久,能够千秋万代。包括我们九州书院,也是以再度打造千年书院为目标,希望书院传承文化的事业能够长青。

 

近年来,华人家族企业争产内斗事件频频见诸报端。第一代企业家本期望后代将家族与企业发展壮大,却往往事与愿违。莫非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其实并非仅此而已。商业家族往往过于重视物质财富,忽略了无形财富的传承。“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对家族企业来说也是如此。成功世代传承的家族,都十分注重无形财富的传承。

家族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家族对企业的特殊贡献,包括家族成员间因能分享价值观与理念而合作无间、团结一致等。若这些特殊资产或无形财富无法顺利传承,家族将分崩离析,企业也难以为继。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形财富只是利,无形财富才是真正有用的。“无”并非空无一物。空的碗可以装菜,但首先必须有碗,无形财富就是装有形财富的“碗”。企业传承中,很多家族只是把“菜”(财)交给子女,“碗”却没有传下去,“菜”(财)自然越来越少。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钱、房子、车子、奢侈品是物质财富,物质财富却生于无形资产。如果只注重物质财富,会越分越少,迅速消散;反之,无形财富越分越多,物质财富随之也越聚越多。中华文化与道家哲学的空与无思想,在我们对家族企业的个案与学术研究中正不断被印证。

 

我们过去经常听到一句话,说中国企业是各领风骚三五年,你方唱罢我登场,从秦池到爱多,从三珠到三鹿,从德隆的不可一世到蒙牛的滑铁卢,连海尔的张瑞敏都说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华为的任正非说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所以说企业做久很难,很难做久。我们的企业家一直都在困惑,如何才能做到基业长青。

 

我们首先和搞清楚,什么叫长青,长青的是什么?长青多长时间叫长青?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长青,是指企业在较长的一定时间内持续保持繁荣生气,在这个阶段企业维持着良好的声誉和口碑。

 

那么,企业不能长青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层面,从宏观层面来看包括政治,商业,法律及文化环境

首先,我们政府让企业朝何处走?

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都是重农抑商,商人的地位很低,作为中国传统的商人的最大目标就是使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再成为商人,这样商人缺乏持续经营的动力,所有的财富都用在置办地产及捐官之用。其实包括现在的情况也大致类似,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最近几年中国的房地产这么热,中国商人的地位相对提升也是近几年的事情。这跟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性也影响了企业家改革与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牟其中事件,华晨集团,科龙集团等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外部的政策环境恶劣也是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原因,如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在中央集权经济体制和政府权力深入经济领域的双重压力下,民营企业家只能在初级领域内经营,企业家长期经营的动力不足。红顶效应,玻璃门效应频发,层层审批成为必然,权力寻租盛行。正如费正清所言,中国商人的所有精力不在于制造更好的捕鼠器,而是获得制造捕鼠器的特权。

 

第三,商业环境也是影响中国企业长远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政治力量的影响和干预,直接影响到中国企业家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在短缺经济下,在“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观念影响下,企业家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调动最多的资源来开展生产。其对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等的打造就显得过于长远。

 

第四,中国商人的法律保障滞后,从长远来说,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造成了商人和企业家的短期行为,小富即止、移民等盛行。

不完善的法律环境造成中国企业家前期过于注重于投机取巧,而不是从长远真正加强自身实力的建设。这也是造成前段时间中国企业家原罪的重要原因。

物权法的落实,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才能使中国的企业家产生长期经营思想,获得真正的财务保障。

 

第五,义利合一还是以利为先的意识形态的选择两难,从以利为先到义利合一,从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到两手成了一手,自建国以来,随着在意识形态领域思想体系的反复调整,以儒家思想为基调的传统思想体系和以马列基调的新思想体系陆续走弱。

在思想体系出现真空以及“市场经济=金钱”的思想观今下,中国的企业家商业价值观出现了空前的庸俗化和实用化,从坑蒙拐骗到假冒伪劣。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企业成为赤裸裸的赚钱机器。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企业又怎能生存长久?

新鸿基由郭得胜等人于1963年创办。1990年,郭得胜去世,将价值百亿的集团43%股权锁入郭氏家族信托,受益人包括遗孀邝肖卿、3个儿子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联及其家人。通过信托绑定受益人,创办人显然希望家族财富由子孙牢牢掌握。然而,2007年郭炳湘因故与两弟发生矛盾。次年,矛盾公开化,郭炳湘被董事会罢免董事长职务,并被踢出董事会,失去公司经营权。2010年,郭炳湘进一步被剔除出家族信托受益人名单。此时,新鸿基地产已成长为市值千亿的地产巨头,将郭炳湘除名相当于令其损失上百亿港元。两年来,郭炳湘一直与家族成员就企业经营权与信托受益权缠斗。这些年来,新鸿基地产股票扣除大市变动后的回报率随之一路下挫,损失惨重。

2012年,郭炳江和郭炳联因涉嫌行贿香港特区前政府官员被廉政公署传讯。有媒体猜测,事隔多年事件突然浮出水面或与三兄弟内斗有关。随后郭炳湘也被卷入行贿案,被廉署请走。此次爆炸性事件令新鸿基股票市值在2012年3月30日一日之内蒸发近400亿港元。以这样的财产流失率,不久家族将无财可争。更严重的是,若郭氏兄弟被定罪,家族长年积累的声誉将荡然无存。

老子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企业对家族来说相当于“天下”,家族拼命抓紧有形财富,忘却维系无形财富,反而容易失去。

 

第六,礼崩乐坏下的商业短期疯狂,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等问题重重,社会礼崩乐坏,人心尽丧,成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庸俗的实用主义占主流,功利主义盛行,个个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社会遭遇多重危机,企业面临不定变数,个人深陷价值迷失,谋万世者谋全局者少,谋一时者谋一域者多,所有这些,无不源于乃文化缺位,无不源于人心出了问题。

 

第二个层面,从微观层面来看

 

首先,是盲目扩张,违法操作。企业家被一时胜利和顺利冲昏头脑,盲目自大,违背自然规律,违背企业发展的规律。

 

香港的长江集团、韩国的三星集团等。这些大型集团甚至可以控制一方经济命脉。但过于强大就容易走向衰弱。“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企业扩张到一定程度就要学会低调,也就是道家所谓的“以柔克刚”、“以退为进”。

 

“退”不是无条件退让,一定程度上是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摆出低姿态,长远目的还是为了“进”。“柔”并非软弱,而是为了强。柔弱似水,但滴水可以穿石,大江可以决堤。“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李嘉诚商业帝国虽大,但为人低调,“如果你始终注意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利益,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 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企业越强大,越需要“示弱”。据说,李嘉诚将企业命名为长江集团的寓意是“长江不择细流”,“处下”才能得到天下的水。

 

不少企业尚未成为大财阀就已经衰落,往往因为企业发展过速,不懂得节制。方太集团总裁茅忠群就表示,为了保持高端厨具品牌形象,企业坚决“不上市、不打价格战、不贴牌”,“我只要说服自己就可以,每年增长20%就够了,而一旦上市,你说增长20%,可能董事会就不乐意了,至少得25%,我不希望有杂音来干扰方太的战略”。台湾王品集团创始人戴胜益也表示,公司要“用年轮的方式成长,每年形成3公分,这样是健康的”。

 

其次,是内部建设缺位。决策、制衡、内控、风险防范、股权激励机制、双向沟通、人才培养机制等的成熟与完善与企业发展速度不能对称。

 

第三,更深层深层方面是企业管理层重术轻道,文化缺失导致误区。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家开始思考企业长远发展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存,由此MBA/EMBA开始盛行,中国企业似乎找到了企业快速发展且百年长青的秘诀,企业开始了宏大的制度化建设,事无巨细,紧紧有条。正所谓过犹不及,西方管理体系发展到今天,其一系列的弊端开始显现,在严格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最缺少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忠诚,仁爱,礼让等。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已经向世人证明了,注入儒家精神的企业,其企业精神必定会有和谐、忠诚、仁爱、礼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之于企业,必定会有强烈的家庭归属感。注重儒家精神的培育的新加坡企业,在世界竞争力排行榜上紧随美国名列前茅,展示了国学之于企业的无限价值。

 

第四,领导者的思维

1、企业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我们说企业家一定是生意人,而生意人不一定是企业家。什么叫企业家,企业家是那些属于以经营企业为事业,有使命感,有建树,有创造,在企业经营中自成一体有一家之言的经营哲学,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经营人士。现代社会,投机者代理者太多,而长期投资者太少,想赚一票就跑的多,想长期经营的少,那些搞毒奶粉的,搞三聚氢铵的,他们也知道迟早会出事,但他们根本就没想做久,就想赚一票,做一锤子买卖。

 

企业想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和贡献。决定了企业的方向和动力。

 

2、产品即人品

日本航空换稻盛和夫,苹果的乔布斯,标哥的好人凉茶,卖的都不是产品而是文化,是精神。

摩根汽车全部由手工制造,公司员工只有100来人,年产量不足1000辆汽车。但摩根品牌却深受青睐,要买一辆摩根汽车,从订购到拿到车钥匙需等上一两年,以前甚至有人等了10年才拿到车。百年来,摩根家族秉承摩根精神,多次拒绝收购、并购请求。通过去商业化,尽量接近“无”,家族企业得以延续。

道家讲究“无为而无不为”,看似一无所有,实则无所不能。

 

3. 传承什么?

古人云:传君子之道,庇佑千代。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司马牛曾经问过孔夫,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称为君子?孔子答:“君子不忧不惧。”《论语》中给君子定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把走正道还是走捷径,作为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孔子其实并不否认个人利益的客观存在,相反,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恰恰是以保障每个人利益权利最大化为前提的。他让你在此基础上尽量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所以,能使天下归心的只有文化,文以载道,载的是正道,是天道,是我们人类原本就应该遵循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相处的正道。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儒家是社会学,我们的道家是自然学,而佛家的理论恰恰是两者的结合,可以成为俗家的“自然科学”。

 

日本法师温泉旅馆历经1300余年,传46代。法师旅馆千余年来一直都是只此一家的家庭小旅馆,甚至连许多日本人都没听说过。法师旅馆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从未厉害过,可以说“一无所有”,但正是“无”成就了其千年传奇。道家虽然推崇“无为”,但老子同时也说“强行者有志”。只有先下苦功努力,甚至牺牲自我,才可以“无为而无不为”。法师旅馆的千余年历史有赖于其严格的家族传承制度,世代坚持长子继承,其他子女通过包办婚姻请出家门,加入其他家庭,旅馆的一针一线都不会分出去,小小的温泉旅馆也因此得以保存。

这个日本家族为什么世世代代愿意为家族与家族事业作出如此的牺牲?不是因为其有形财富,而是家族知道自我的“空无”成就未来的“大有”,而成就家族的“大有”是“小我”至高无上的荣誉与财富。

 

可喜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虽然在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然而在民间,仍有许多人坚持着,传承着。还有就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的基因也还在,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罢了。

如今,我们九州书院的“哲商”作为学习型、教导型企业家,就是要能够将古今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

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以阿米巴的管理创新而名闻于世,亲手创造了两家五百强企业并拯救了陷入危机的日本航空。

 

下面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谈谈企业基业长青之道。

 

企业要基业长青,依道而行,藏器于胸是必然。我归纳为企业长青八法。

 

一、 明进退之道

 

我们现在经常能听到学习国学的成人与孩子对《弟子规》的诵读,就是从小养成小孩子的“洒、扫、进、退、应、对”之道,如今成人也要来好好补这一课才好。

“天下有道,贫且贱,耻也,天下无道,富且贵,耻也”。如今泱泱中华,可以称得上“有道出”了, 此时正是我们这些企业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好时机。

然而,怎样才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却不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口号的事情,其之前要做的准备则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啊!也就是首先我们企业家要“藏器于身”才行。

所以,我们九州书院就是要跟诸位企业家一起“诚意正心,修身明道”,而后为社会多做一些正面的阳光的事业,并且把这份事业传承给子孙后代,不但成就自我的圆满人生,也是利益千秋的事情。

 

二、 晓阴阳之理。

学习中华文化,欲“格物致知”必先晓“阴阳之理”“五行之道”。

凡事对立统一曰“阴阳之理”,凡物有属性特点曰“五行之道”。懂得了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企业亦不例外,何用担忧企业安危。所以“居安思危”是先通自然规律,那么企业运行的规律则无不同。《老子》曰: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便是这个道理了。

 

三、  中庸为美的处事之道

人人都懂“物极必反”的道理,那么物不极必不反了。这个道理不是很简单吗?所以我们传统文化中有《中庸》之道呀,这是多么简单而智慧的传统文化

所以儒家讲“过犹不及”“和而不同”“合乎时宜”“随时变通”都是无不与道家相合而顺应自然规律啊!

 

四、  以道御术

其实,物质财富的大小与多少并没有本质区别。争产案多则千亿,少则几亿,寻常百姓家为了区区几万也不乏兄弟反目。在身家百亿的豪门看来,争夺几万元恐怕十分可笑。在身家千亿的家族看来,为几亿元上法庭或许也很不值吧。大小、多少只是相对的。《庄子》里有一则寓言,蜗牛两只角上各有一国,为争夺蜗牛角上的地盘争战不休,伏尸千万。蜗牛角虽小,但也有两国战争。其所争的在人类看来是何其渺小。家族千亿帝国虽大,在茫茫宇宙面前,与蜗牛角无异。

 

牛顿曾说:“我只觉得自己好像是在海滨嬉戏的孩子,为一会儿找到一颗光滑的石子,一会儿找一个美丽的贝壳而高兴。而真理的海洋,仍在我的面前未被发现。”谦逊之辞同时也反映了客观事实。牛顿贡献虽大,但在古往今来的知识海洋,不过沧海一粟。因此,不要太看重家中满箱金银,下一代可以创造更多。第一代企业家要让下一代从小立下大志。若有鸿鹄之志,自然不屑于争夺父母钱财。

 

争几万元固然不该,争千亿元同样不值。在企业传承中,家族企业第二代要从小接受“不争”的教育。不该争的是家产,应该争的是让企业发扬光大。“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父母家产再多,对第二代来说都是“小”;“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自己创造的即使不多,也是“大”。

 

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掌握了正道,了解了天道,那么“以道御术”则不会偏离而走邪魔歪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做企业或者自己做人为人处事就不会消极或不择手段的去损害他人的利益和生命的安全,这种行为本身就是“积阴德”了。

 

五、藏器(内部建设)

所谓企业内部的决策、制衡、内控、风险防范、股权激励机制、双向沟通、人才培养机制、研发创新机制皆为“术”之层面,明“道”而后“术”自通。

 

六、 礼法并用

中国传统“五行”说,木火土金水对应人身五脏肝心脾肺肾,颐养仁义礼智信。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生者礼之用,克者法之用。

所谓西方企业管理理念在中国五行中运行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平衡与和谐,这是许多企业家通过实践证实过的。所以企业家透彻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通过自我的觉悟而后行于企业员工,利于企业客户,影响于整个社会,这样才是企业长青的正道啊。

 

七、领导者的修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古往今来,历代伟人博闻修身,躬身力行,方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图伟业。我们九州书院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令企业家通过修身以培育人文情怀,具备广阔的胸襟,同时有横跨古今之博闻,明鉴历史得失之大德,方可成就伟业。

一个没有人文底蕴的管理者,成一时之功易,成一世之功难。领导者的视野、修为、思维模式和人文底蕴决定了事业发展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和长度。

 

所以,破万卷书,行万里路尤为重要,此为“学而时习之”既学习又践行。

 

以悟见道。中国传统文化是思维、修养和境界,是“道”,道是需要悟的,有些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悟性的提高除了需要通过学习以外,还跟家庭、背景、年龄、生活经历、身份以及所处环境相关。

 

知识可以传授,而智慧更多是需要悟的,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长度对于能悟出多少智慧是高度相关的。“悟”需要心静。

 

以艺养心。通过艺,如品茶,琴棋书画,六艺等养,内外兼修,形神兼修,达到对于道的真谛的把握,实现思维的通达,智慧提升和人生的逍遥。正如孔子所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与高人共语。什么样的人称之为高人?在某些方面有作为,有成就,有境界之人。拜于名师之下,与英雄为伍,与方外论道是学习的另外一条路径。通过与高人的接触、交流及沟通,获得智慧的启迪,开启悟性,往往能实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对于学习来说,老师是高人,成功企业家是高人,高僧大德及方外人士也是高人。

 

明辨。明辨既是中庸的原则,也是做人处世求学之法门。只有秉承着明辨的原则,才不会走极端,误入歧途,做人明辨,能从和谐众人,兼容并包。处事明辨,才能通达事理,德服众人,求学明辨,才能博学于理,融会贯通。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中庸的“笃行”,大学的“格物致知”都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毛泽东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是强调行的重要性。

 

爱:有句话我经常看到“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儒家认为泛爱众,而亲仁。佛家讲“慈悲喜舍”是修行成佛的法门。只有广泛的把所学所知所行奉献给更多的人,让人更多的人了解国学,改变自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爱树德,方为立身传道之本,以大爱行于天下者,方得福慧之真谛。

 

八、 传承

中国人强调家和万事兴,不过很多企业创办人却把“和”与“合”混淆了 。强行合,必然导致不和,最后往往被迫分。新鸿基家族信托受益人被绑定在一起,发生内斗时想分开都很难。因此,即使后人共同经营,也应预留分解管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有时让家族后人之间保持距离,形成几个家族企业集团的分支反倒能够实现更广义的合,成员间更有可能保持和睦,合为一体。以分为合或许也是道家以退为进思想的一种表现方式。

 

台湾地区前首富王永庆有3位妻子,子女10余人。但王永庆百年之后,只有少数家人争产,对企业无重大影响。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王永庆对子女的言传身教。王永庆的子女们中学就被送出国,但子女和父亲一直保持书信来往。老人家工作之余,不厌其烦给子女写信,一写就是好几大张。当时才读高中的王雪红觉得“爸爸的字又草,写得又深,说实在我看不懂”,但后来“重新翻过,有很多启发”。王永庆更将穷其一生建立的台塑集团控股股权注入慈善基金会,让子女一无所有(详见2011年9月本专栏文章)。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在兵法上大概叫做“登高去梯,置之死地而后生”。子女得不到金钱,“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专心靠自己,反倒更成功。在王永庆的影响下,子女们纷纷创业,其中王雪红更成为中国台湾最成功的女企业家和女首富。王永庆家族的传承经验,应验了老子的话,“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放弃有形财富,不但没有失去,反而得到更多。

 

爱马仕自1837年至今一直由爱马仕家族经营,秉承皮革制造的优雅传统,每一件产品都精益求精。例如制作爱马仕丝巾要经过7道工序,用时18个月。百多年来,爱马仕一直坚持家族经营,多次拒绝大集团的并购要约,为的是保护对产品风格质量坚持的精神理念与家族荣誉,但这么做的代价是家族必须世代奉献牺牲,放弃眼前利益。正是这种对家族无形资产的保护,使爱马仕在众多奢侈品中独树一帜,成为“奢侈品中的奢侈品”。如今爱马仕已传到家族第五代,2010年营业额达2.4亿欧元,早已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宿命。保护无形资产,有形财富也随之增值。所以“放弃反而得到更多”。

 

家族传承最主要的是将无形资产传给下一代,而非仅是物质财富。《老子》最后一句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即好好做事,不与人争。亨利·福特说:“最值得畏惧的对手从不关注你,只专注自己业务的每个细节。”人非圣贤,难免起争执之心。做好一个企业不容易,传下去更不容易。“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有这么多事要做,这么美好的未来要追求,哪里还有空争来争去呢?

 

当企业管理者们绞尽脑汁地探索如何做大公司时,经过很多年的煎熬扣,残酷的事会告诉人民:是老板的素质和胸怀最终决定着企业发展的规模,高度和速度,不是市场环境,不是模式,不是战略,不是团队,不是竞争对手。。。,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众里寻她千百度,慕然回首,老板还在灯火阑珊处,不肯悟道,不愿提升自己的境界。

我们很多的企业主,愿意20万一块表,5万块的包包,1万块吃个饭,不愿意投资一点以学习上,完善人生,这是很可悲的事情.

 

家族财富传承之道: 无胜于有,有始于无

财富传承的要诀与中国古老的道家思想颇为契合。成功世代传承的家族,都十分注重无形财富的传承。家族传承最主要的是将无形资产传给下一代,而非仅是物质财富。如果只注重物质财富,会越分越少,迅速消散;反之,无形财富越分越多,物质财富也随之越聚越多。

 

此谓“谋道者食在其中,谋实者食不可继之也”。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