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张松讲师,张松联系方式,张松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人力资源管理实效教练型专家
50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张松:不要学张柏芝,职场太“任性”
2016-01-20 6835

近日,娱乐圈被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之一,就是张柏芝被向华强夫妇狠批不敬业、放言“永不录用”,她过去多次拍戏情绪化、耍大牌、得罪合作者的事件更是重新被起底。虽然有铁杆粉丝声称这就是她的个性,但事情桩桩件件归总起来,她的确没能珍惜好自己的条件与机会,每次职场危机,都伴随着“太任性”的情绪化波动。此次陷入众叛亲离的局面,更是影响到未来星途。


人在职场,个性如果有益于职场发展,值得提倡,但是太任性,就等于自己给自己挖坑。坚持个性要适度,避免因此而影响正常工作与人际关系。

来看看下面这些职场“任性病”你中招了没?

“任性病”1:以自我为中心

23岁的L小姐在中南路一家公司策划部任职,思维活跃的她常会提出不少新创意,部门主管很器重她。但工作归工作,私下相处起来,L小姐有不少致命的缺点让同事和主管十分反感。

L小姐的发型异常新潮,且经常更换,颜色也很另类。部门主管提醒过她好几次,她每次都是振振有词:“你不是常叫我们搞策划的必须有自己的个性么?”

L小姐几乎每半小时去一次洗手间,对着镜子不停地梳理发型整理装束。“她太自我,完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你跟她较真、讲理,还真讲不通,因为她辩解的理由非常孩子气。”部门主管无奈地说。

有一次,L小姐出去复印资料,顺便将手机压在写字台的文件上。恰巧她走后,部门主管走过来急于找她拿一份材料,见她不在,就将手机挪开翻找,取走了要找的材料。结果,柳回来发现自己的手机好像被人动过,桌面上的资料也被弄乱了,竟控制不住大发脾气,冲着前后左右的同事大声问道:“你们谁动了我的手机?怎能不经允许就乱翻别人东西?难道不知道要避讳别人的隐私吗?”周围的同事都没有吭声,她开始还想不依不饶,后来被部门主管叫进了办公室。“作为她的上级,我真不知道还能忍多久,虽说做策划需要创意、提倡个性,她的才华也确实让人欣赏,但她张扬跋扈的个性实在是有些不可理喻。”

“任性病”2:个性太“直率”

S先生是个海归,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个性独立、自我、好强的他,目前在单位里人际关系处理得并不好。

“我觉得‘有话直说’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可这在别人看来,就显得我做事有些‘无顾忌’了。”谈起这些,S先生也有些委屈。有次开例会,大家都在分析季度业绩,S先生所在的财务部门有位老员工,在分析数据时把细节处理得过于繁琐,做了很多无用功。老员工说完,财务总监还没发言,S先生就抢先发表意见,虽然都说在了点子上,可当时的场面却让那位老员工很尴尬。

“虽然你做得很好,但也要注意场合,给别人留些面子。”会后,财务总监善意地提醒,S先生却认为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性格直率”并不是缺点。久而久之,他让很多同事陷入过“尴尬境地”,导致在工作中大家很难与他配合。为此,财务总监找他谈过很多次,可他依然我行我素。

S先生觉得大家并不理解他,而同事则认为S先生太过特立独行,凡事过于任性、矫情,很难与他合作。

“任性病”3: 带入私人情绪

A小姐是一名展台设计师,同事们都说她表面看上去是个很完美的职场女人,聪明、漂亮、有上进心,做事力求完美,但唯一的职场弱点就是“太情绪化”。这不,前几天她辛苦设计了两个月的展台规划方案,被老板当面否决,她当场就据理力争,眼泪都出来了,最后甚至还没等开完会就声称“有别的事要做”早退了,关机玩失踪。

这件事自然让老总大为光火,他找到A小姐谈话,A小姐反而还言辞振振:“这个方案从年前拖到现在才做完,几次改稿,过年期间我还不断接到工作电话,还为此和老公吵架。我们夫妻俩本来就有很多矛盾,因为工作压力我在家火气也大,现在闹得都快离婚了……”看到A小姐又差点眼泪横飞的样子,老板安慰她两句后严厉地警告说:“不论如何,将个人情绪带入办公室,就是你不职业化的表现,以后如果还是不职业化,也不用我多说了!”

原本,能干的A小姐在单位里有机会升职加薪,但因为她的情绪化,与这些机会失之交臂。为此,她也感到很后悔,“希望我以后多学会调节心态和控制情绪,少冲动行事。”


当今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职场上,新新人类们也不再含蓄内敛,而是尽情地张扬个性,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如今,若你还像几十年以前一样“循规蹈矩”,不重视创新不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那么会有人说“你out了”!的确,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都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我们必须极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更好地投入工作,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张扬个性,率性而为恰恰可以让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更容易激发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不过,在这一点上,有很多人容易走入极端,错把任性当成个性,甚至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因此,职场人士,特别是职场新人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千万不可让率性而为变成了任性无度。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