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博,刘松博讲师,刘松博联系方式,刘松博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刘松博: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2016-01-20 6691
刘松博(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北京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1977年生,1995-2005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曾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领导力中心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商学院访学,系美国管理学会(AOM)会员、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会员。

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理论、领导学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多项课题;论文发表于SSCI和CSSCI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曾获北京市第八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一等奖和“最受学生欢迎奖”、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特等奖、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0年获The Outstanding Paper Award Winner at the Literati Network Awards for Excellence(卓越论文奖)。

师言

“教师应该对学生存一种敬畏之心,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跟着学生的成长而不断学习、一起成长。”

深冬夜晚9时30分的求是楼,经过幽长寂静的走廊,226办公室里传来热烈讨论的声音——刘松博正在这里为学生进行论文指导。作为劳动人事学院一名青年教师,刘松博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认定一点: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学生是教师的本分。

“心系一处,再无旁骛”

自本科起,刘松博的大学时光一直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度过。硕士研究生毕业时,他本来已经拿到华润等几个国企的录用通知,准备投身企业实务,但由于家庭的突发因素,阴差阳错间考取了博士,从此走上了学术之路。

在后来的三年里,他渐渐发现学术研究和授课是一个自我享受、不断收获的过程:“给别人讲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这个职业带给我的震撼和喜悦,它给我提供了不断学习的动力,能促使我终身学习,从而在专业的领域上收获一个走得更远的自己。这是教学工作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点,也往往让我心怀感激。”

“与年轻而富有想法的学生接触也让我始终对生活抱有一种乐观而年轻的心态。”刘松博笑着说,当年无心插柳的行为可能也是一种注定,时至今日,他回忆起这段经历还是感到很庆幸,从教是他一生最正确的选择。

“我有这样一个判断:对于中国的未来而言,管理和教育是最重要的,管理会提高组织的效率,教育会提高国民的素质,而我在做的就是管理教育,这件事情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他说,“我每天工作都富有激情,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我觉得我在做的事情是很有价值的、是对中国的未来很有帮助的。”

十年求学,九年工作,到目前为止,人生中有一半时间都在这里度过,刘松博对母校有着深厚亲密的情感。“求学于商学院,工作于劳人院,我的青春岁月挥洒在人大校园里,实事求是的校训将伴我终生,人大的风骨已深深浸入我的血液与灵魂,我深深感谢这片育人的热土。”

“做事的准则就是问心无愧”

2007年,作为入职两年的新手教师,刘松博获得学校授予的“优秀班主任”称号。至今,他讲授的所有本科课堂在教学评估中都为优。

“还记得本科的时候您给我们讲的战略管理课。当时您让我们做一个创业计划,而我正好有个创业的想法,就促使了我去参考各种资料,把计划书写出来。您后来给我的评点很有建设性,这对我现在在美国的工作也很有帮助。” 近日,一名2007级本科毕业生在偶遇刘松博时提起,他在课上布置的作业到现在都对自己影响很大。

从讲授本科课程到担任硕士生导师,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都与刘松博保持着联系,以听到他对某些具体事情的建议或意见。针对每个研究生的特点和研究兴趣,刘松博不仅为他们量身定做培养计划,还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渠道给予生活和学术上的资助和支持。

“我一直以来做事的准则就是四个字:问心无愧。对学生、对朋友、对家人都是如此。”刘松博说,“把我所得到的知识以我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全部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在我的课上有所收获,对专业能形成独立的思考体系,就是我作为教师想要达到的终极目的。”

“现在的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表达、期待参与,自己拥有的信息量本身就很大。要充分考虑到现在学生的特质,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才能把管理学课程教好。”他在课堂上尝试使用了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管理游戏、小组讨论及辩论等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热情,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自我思考的能力。他和几位同事共同总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亲验式教学模式”获得了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其实教师的成就感很简单,你培养了好的学生,他还记得你,还对你很认同,我就很高兴了。

“成功就是把工作做到极致”

刘松博认为,如果说自己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一定不只归功于他本人。他一直感谢前辈学者打造了学院的品牌,使自己这一代学者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感谢同事们共同营造出的和谐团队文化和简单人际关系,让自己可以在大家的帮助下迅速成长;感谢同学们的高素质和积极参与,否则自己从teacher(教师)到facilitator(引导者)的定位很难真正实施。

“曾湘泉院长特别爱说一句话:成功就是把工作做到极致。我很喜欢并且赞同这句话。”刘松博说,“成功的定义有很多,我们必须要清楚到底该追求什么。”作为一名教师,他仍然在努力地向目标靠拢,“所谓极致,对我来说就是能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发出一些自己的声音,这也是劳动人事学院作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平台交给我们这一代学者的使命。”

在去年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上,刘松博曾填词一首《江城子》作为个人的总结和展望,其下阕为:

“研究从来费思量,路有尽,学无疆。功名尘土,弃之又何妨。书生意气莫言狂,挥吴钩,斩骄阳。”

“急功近利的生活让人浮躁,我只希望我能始终保持足够燃烧的温度,问心无愧地工作生活——这就是我对自己最好的交代,对生活最高的敬意。”刘松博说。

言师

“年轻有为、亲近学生,既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又能将学术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上课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对企业有独到的见解,常常能引起学生自己的思考。”----组织理论课程2010级学生 潘一坤

“很难见到这么率性的老师,博览群书、知识面广、各领域都有涉及。讲课幽默风趣,引用的企业实例很丰富,很有意思,注重实际应用,收获很大。”----战略管理课程2011级学生 刘雨盈

“松博老师上课句句精辟,思维敏捷、口才卓越。行云流水似的外在和内心,飒气凛然,令人敬佩。”----管理学原理课程2012级学生 刘畅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