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泽杰,石泽杰讲师,石泽杰联系方式,石泽杰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专家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石泽杰:农业产业化: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2016-01-20 1714

关键词:农业产业产业链 商业模式创新 互联网+农业

摘要:如果你的企业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业生产水平,那么,从事农业产业之路就选对了;如果你的企业想“捞快钱”,获得“高回报”,那就请谨慎选择,起码当前农业产业的现状满足不了“快投入、快产出”的需求。从事农业产业,“耐得住寂寞,方能修成正果”。

 

背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对农业发展提出三个鼓励: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随着土地政策的放开和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鼓励,大量企业、大量资金开始“一窝蜂”的涌进农业产业。这又凸显了中国企业经营的“特性”:同质化经营,模仿跟进。笔者最近走访和研究了一些较早进入农业产业的企业,其成果差强人意。

黑龙江省五常县受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其盛产的大米远近闻名。当地有一家名为金丰(化名)的农业企业,构建了从土地流转、苗种培育、种植收割、生产加工所谓的农业“全产业链”运营模式,产品涵盖了大米、粮油等多元化的产品。经过4年多的发展,金丰的资产规模由当初的1000多万发展到现在的1个多亿,可销售额却并不尽人意。金丰的农业“全产业链”仅包含了从种植到加工的上游产业链,并没有涵盖产品由企业到市场的流通环节,这才是造成滞销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

这种模式是目前进军农业产业企业的通病,着重上游种植及生产,而忽视了市场需求。虽然金丰出产的大米无化肥、无农药,做到了真正的有机种植;但是消费者面临众多产品“有机、绿色、无公害”的夸大宣传早就麻木了。金丰在终端市场面临同质化竞争,“全产业链模式”并没有讨到消费者的“好”。

金丰的1个多亿资产也不过是通过流转而来的3万多亩土地的增值,企业本身并没有多少赢利。按照当地1500元(实际承包的土地价格为每亩2000元,政府给予企业每亩500元补贴)每亩的租金,金丰的3万亩土地每年向农民支付高达4500万的费用,这还不包括种子成本、机械折旧、生产包装以及仓储物流等花费。这种头重脚轻的重资产模式是金丰这类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

进行土地流转时,企业承诺给农民多层收入,包括土地承包费、返聘工资、农产品浮动收益。事实是除了承包费,农民并无其他收益可言:首先是工业化种植并不会使用太多劳动力,其次是企业面临着产品流通与销售不畅的风险,自身的利润微乎其微,浮动收益就更无从谈起。

目前,很多农业企业都是依靠政府补贴过日子,自身盈利能力欠缺。政府大力的政策支持是建立在企业未来能够盈利的基础之上,如果企业长期得不到发展,这种支持又能坚持多久呢?

近几年来,“名人农业”风生水起。在“柳桃”、“褚橙 ”、“潘苹果”、“丁式猪”的带动下,众多企业和资本开始涉足农业。很多投资机构推出了专门的投资经营板块,似乎一个崭新的“农业金矿”即将展现。

事实证明,农业产业化真不是“好玩的”。纵观当前的农业产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问题主要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入产出周期长。农业的生产周期较长,受环境、气候影响较大,从投入到见效果需要一个漫长的孵化过程。褚时健的橙子从2002年开始种植,直到2009年才开始盈利;从2009年就开始养猪的丁磊,到现在也没见到“丁式猪肉”的影子。

    二、产业链过长,风险性大。由于从土地到市场的链条过长,涉及的环节过多,受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自然环境影响较大,面临不停变化的市场,企业很难做出及时调整。这造成了农业企业的盈利不稳定。

    三、受土地资源限制。农业产业离不开土地,然而,特色的土地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更是难以复制。五常县有可种植的黑土地也不过100多万亩,按照每亩产大米300公斤、每公斤12元来算,整个区域的产值也不过36亿元。

    四、受当前条件制约。荷兰有温室农业,以色列有灌溉农业,美国有现代化的大田农业,他们都以现代科技、现代生产技术以及规模化进行大农业生产。而我国农业的特点是“大而不强”,这使得农产品附加值普遍不高,利润始终在低端徘徊。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同时受到自然环境、种植周期、物流配送、法规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农业产业的发展面临众多限制,经营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拥有13.7亿人口之巨的中国是消费大国,从长远视角来看,中国的农业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

对于农业产业的未来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路,以供参考:

一、从事农业产业化:为社会贡献价值第一,赚钱第二。李嘉诚说“经营企业就是提供价值,而利润只是一个结果”。企业经营的前提是为实现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从事农业产业也必须符合此逻辑。如果你的企业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业生产水平,那么,从事农业产业之路就选对了;如果你的企业想“捞快钱”,获得“高回报”,那就请谨慎选择,起码当前农业产业的现状满足不了“快投入、快产出”的需求。从事农业产业,“耐得住寂寞,方能修成正果”。

二、农业产业应以市场为导向,而不是以产业链为导向。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的精准需求为基础。构建农业产业链的目的是为了做到品质全程可控,产品高效流通;如果忽视了市场需求,仅仅围绕概念而做产业链,就失去了产业链经营的本质,更失去了农业产业的意义。

与其说“好想你”枣是依靠产业链而成功,不如说是终端市场连锁模式的成功。“好想你”枣如果不是依靠2000多家加盟店,其产业链就“徒有虚名”了。那些名人农业,也是试图借助其名人市场效应获得产品销售。据统计,近几年成功的农业项目仅有30%,并且大都集中在市场层面。然而,当今很多企业还没想好市场在哪里、更没有明确的定位便盲目进入了农业产业。决定企业是否具有成长性的关键因素,不是“产业链”,而是企业能否满足市场精准需求以及提供给消费者独特价值的能力。

     三、专业化分工协作,并非全产业链操控。

    “全产业链”是一个很好的概念,可要真正实现是非常困难的。中粮的“全产业”链概念是依靠资本进行收购、兼并而实现的,过去两年其旗下的很多农业子公司如蒙牛、中粮屯河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甚至亏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要素实现了快速流动和重新分配,企业的分工也越来越专业化和细微化,过去大而全的通吃产业链的现象将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只在最擅长的领域里生存。

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链条上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实现专业化分工,形成有效协作,形成可控性的闭环,而不是什么环节都参与才叫做“全产业链”。

专业分工和顾客需求的个性化趋势促使企业生产由大规模、标准化逐步向小批量、多品种过渡,规模经济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将被价值经济、专业经济所取代。专注于产业链上的几个环节做到最强,提升某些环节的竞争能力,而不是所有环节都面面俱到。

    四、优化农业供应链,提升流通效率。

农业产业化的根本就是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的农产品进行快速反应,缩短中间环节,实现有效流通。因为农业产业链涉及的环节过多:土地、种子、种植、加工、包装、存储、运输、配送、营销等,加之农产品附加值普遍较低、保质期较短、过于分散化;所以,企业对于农业供应链的管理更为重要。农业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协调并整合农业产业中的所有活动,谋求农业供应链整体最优化。

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条件是规模化和现代化,关键环节则是流通和分销。土地流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以及资源利用率,使得农业产业化具备了基础,而如何将农产品获得高效流通,实现消费者的价值增值,让广大消费者感知到价值则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

    五、创新商业模式,创造客户价值。

    从事农业产业的企业大都选择从土地到餐桌的产业链运营模式,这种优势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得到保障;但是,当所有企业都采用雷同的模式进行经营的时候,这种优势就得不到凸显了。企业需要向更高层级的竞争优势升级,创新商业模式才能得以立足。当前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综合电商,以沱沱工社、易果网为代表的专业电商都介入了生鲜农产品的分销配送,这种注重市场需求和实现消费者便捷需求的模式将会得到大力发展。

    中国当今农业需要更加开放的创新思维和模式,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农业企业如何依据自身优势,确立战略联盟、形成价值共享的理念意识,在开放的市场环境内与产业链的上下游紧密协作,提升在行业内的生存价值,将是未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趋势。

    

未来农业产业经营的重心将转移到消费者身上,紧紧围绕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市场本质来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企业的未来任务并不是简单的种植、生产,满足需求,而是创造市场、创造消费者价值。思科公司CEO约翰·钱伯斯说:“我们之所以成功,就是我们一直把手指搭在顾客的脉搏上。”

企业发展正从“企业主导”向“消费主导”过渡,从产品功能满足进而向深层次、个性化满足转变。我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企业的持久发展源于顾客价值的创造。只有尊重消费者的“主权”,企业才有机会获得市场,农业产业才能够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石泽杰,华智晟远(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华智晟远(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北京速智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国家科技部专家库专家评委,多家上市企业独立董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EMBA班客座教授,《开放式战略—互联网+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无边界竞争—企业如何应对失控的未来》、《营销战略升级与模式创新—开创企业价值营销新时代》作者,创办中国第一家商业模式研究咨询公司,中国最早从事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者,“无边界竞争理论”、“正向创新逻辑理论”创立者,辅导过上百家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转型,已有数家企业实现上市目标。专注研究领域:商业模式创新、战略升级转型、产业互联网、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供应链管理与金融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