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守一讲师,守一联系方式,守一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黄帝内经》养生 实践专家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守一:方法疗效:真气运行五步实践典型疾病治疗机理分析
2016-01-20 52644
真气运行养生实践方法典型疾病治疗机理分析 著名中医、养生家李少波教授创编的真气运行养生实践方法,以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传统内练养生的实践,是古代养生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该实践方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养真气、贯通经络、协调阴阳、促进人体生命活动有序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益智健脑的治病养生目的,是自我保健、自我调控、自我治疗、自我康复的有效医疗保健养生方法之一。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观察,该方法的医疗保健功效非常显著,曾获得省级医学临床验证科技奖等十多种奖项。 在举办培训班的过程中,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慢性咽炎、肠胃炎、肝胆病、心脏病、糖尿病、脊椎病、腰腿痛、关节炎、神经衰弱官能症、肿瘤、盗汗、肾病、月经病、阳萎、不孕、皮肤病、眼病、耳鸣、耳聋等多种慢性病、疑难病症患者通过实践真气运行得了良好的治病健身效果。现选介几类典型疾病治疗机理简要分析如下: 1、肠胃炎 胃肠道是饮食物摄纳、消化、吸收和排泄的主要器官,是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祖国医学特别重视脾胃的功能,视之为“后天之本”。胃肠道的功能部位在中下焦脘腹,病症以食少腹胀、大便不调、神疲乏力为主症。其病机大体都属于脾胃虚寒,肝胃不和或湿热郁滞。真气运行养生实践方法的功理功法特点就在于重视中丹田脾胃的功能作用,首重培养脾胃元气。该方法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即胃区),导心火下行给脾胃增加热能(火生土)。在中丹田心窝部培蓄真气,加强脾胃的健运功能,这对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病症,效果是显著的。而后令真气沿中腹任脉下沉丹田,培养下丹田真气。中下丹田充沛的真气对盘踞于脘腹的大小腑起到温煦调理的作用,加强其消化吸收的功能,肠胃道的邪浊也因此得到清理,故对纳少脘痛、消化不良以及湿热留滞引起的腹痛便泻等有调治作用。另外,丹田真气充足时,小腹饱满有力,给下垂的胃体增加了上浮力,所以很多胃下垂的疾病患者得治愈。 2、肝胆病 从现代医学角度,就已有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真气运行治疗肝病的疗效至少在以下3个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①江西省中医研究所研究观察,乙肝病毒携带者练功2个月后,中性白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有显著提高,从而促进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低下的免疫功能提高,使机体抗病能力增强,促进乙肝病患者的康复;②宁夏医学院实验证实,实践真气运行能使疾病个体的体液免疫IgG、IgA、IgM在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下,趋向于接近正常,还能调节补体活性,使C3、C4含量恢复正常,对乙型肝炎的治疗有着积极作用;③江西省中医研究所和南昌334医院联合实验对56例真法习练者诱发干扰素的观察,无论是健康者还是慢性病患者,练功前后干扰素活性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大众医学》杂志(1993年第7期)“干扰素给慢性肝炎患者带来希望”一文中介绍:干扰素治疗肝炎是利用它的抗病毒作用阻断肝炎病毒的繁殖和免疫调节作用有效地消除肝炎病毒,从而发挥很好的治疗效果。 再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而言,真气运行注意呼气,使心火下降。“心为肝子”,“实则泻其子”就可以达到平肝的目的。肝气得平,头晕胁痛即可减轻。脾不受克,则食欲不振、小腹胀满的症候也随之而改善。心肾相交,肾气旺盛,肝得肾阴以滋养,烦躁得宁,心情愉悦,身体轻捷。再是中医“五痨七伤”中有眼见杂色伤肝之说。因此该方法闭目,就是养肝的一种方法。 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实验对真气运行治疗肝病的机理都能作出圆满的解释。临床观察多例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病人,都有显著疗效;坚持锻炼,可获痊愈。由此可见,真气运行治疗肝病的实效是毋容置疑的。 3、糖尿病 糖尿病因胰岛分泌功能失调导致糖代谢失常所致,临床以血糖升高为主症。祖国医学属消渴,有口干多饮、或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等症状,治法从滋阴降火,调理脾肾阴阳着手。真气运行能平衡阴阳、互济水火,故对消渴症也有治疗作用。医学生理学认为,胰岛分泌功能与植物性神经功能活动有密切关系。兴奋副交感神经,不仅能使血管舒张、心跳减慢、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分泌增加,而且能促使胃肠液、胰岛液的分泌和胆囊的收缩,使机体处于休整恢复,促进消化吸收、积蓄能量和加强排泄功能的良好状态。真气运行养生实践方法以静练为主,静以养气,另一方面注重呼气,兴奋副交感神经,加强胰岛的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因而对糖尿病有着直接的治疗作用。(下期待续) 4、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病机多为肾气不足、肾精亏损或下焦虚寒。真气运行通过长时间的“调息凝神守丹田”,促使“五气朝元”,五脏精气不断流注于肾,后天补先天,肾精逐渐充沛;在无欲无求中进一步炼精化气,肾中元气自然充旺,丹田饱满、温热,肾与膀胱的功能渐趋恢复,尿少浮肿、蛋白尿症状减缓。坚持锻炼,练至丹田真气旺盛,一阳来复,肾上腺和性腺的功能得到调整和加强,对肾虚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如阳萎、小便不利、月经不调、腰腿酸软无力、健忘、思维迟缓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5、慢性气管炎、肺气肿 这一类以咳喘为主要病症的呼吸系统疾病,从病机分析,多为气虚、气逆咳喘、痰壅或热盛,或是肝火犯肺。肺气虚者,补气是要务。该方法首重培养真气,滋润五脏,肺气自然得到充润。该方法注重呼气,心火下泄,肝火不致横逆,也就不会刑金犯肺;心肺同属上焦,心火下降、肾水上潮,水火互济,阴阳平调,肺热自熄;至于痰浊壅滞咳喘,中医理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病标在肺,病本在脾,该方法培补脾胃,益气健运,水湿无以留滞,痰浊无由为患。注重呼气,也有助于肺泡粘液分泌和支气管绒毛的活动,促使肺泡、支气管中滞留的邪浊排泄,均有助于祛痰止咳平喘,有利于肺系疾病的康复。另外,练功可使呼吸次数从每分钟18~20次减少至4~5次,肺活动的次数减少三份之二,肺部减少摩擦,可使病灶早日恢复。 6、心脏病 心脏病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病毒性心脏病等。真气运行的持久锻炼都能获得疗效。1991年,浙江淳安和江西南昌的3位女患者,分别是“风心”和心肌病。经过20天的练功,胸闷、心悸现象明显减轻,身体状况大有改观,原先是用自行车推着来的,一周以后就可自己行走,过了几天竟自己骑着车来。心血管疾病多数由于劳逸失度、精神情志因素所致,故现代医学有称之为社会身心疾病的。治疗方面要注意劳逸有度,愉畅精神情志颇为重要。真气运行通过身、心、息的调整,让机体放松,精神宁静,整体身心得到调节休息,旺盛气血的循环畅行,进一步通过调息,特别是该方法注重呼气,促进副交感神经兴奋,而使交感神经相对抑制,使神经血管进一步舒松扩张,减少血管对血液流动的阻力,而减轻心脏的负担,最终使心血管功能得以调整恢复。祖国医学认为心悸、头晕、胸闷、胸痛等心血管疾病多为心气虚、心血虚、心肝火炎、心血瘀阻几个方面。虚者补养气血,是该方法静以养气之所长,心肝火炎以呼气泄之降之,正是该方法注重呼气之专功;心血瘀阻更是该方法养气行血,活血通经之专长。 具体而言,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真气运行可使血压降低改善症状,经常锻炼者可保持稳定。对冠心病也可以改善其供血状况而获愈。肺原性心脏病,由于改善了呼吸功能,减轻了心脏的负荷,也有一定的效果。风湿性心脏病,由于练功时热能的增加,以及内分泌协调旺盛,对风湿症确有疗效;即便有瓣膜损害的情况,以真气运行旺盛,心肌功能增强,周围阻力减低,心脏负担减轻,自然也有很大帮助。 7、脑神经血管损伤后遗症及神经衰弱官能症状 脑神经血管病指大脑因外伤或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中枢神经血管的病变,如中风、脑震荡、脑外伤引起的剧烈头痛、昏迷、脑内出血等,急性期唯以手术清除瘀血、修复神经血管损伤,以及降低颅内压、醒脑开窍等。其后遗症多有头晕、头痛及运动、语言、思维障碍。该方法通过培养丹田真气,舒经通络、促进水火互济,协调阴阳,肝肾气阴和调,头晕得以解除;任督二脉(小周天)贯通以后,气行十二经络,从手三阳运走头面,又从足三阳自头面走背足,上中下之焦、头身四肢、百脉流注,对脑神经损伤所致的四肢运动障碍,起到康复治疗的作用。特别是该方法还精补脑、练气化神的效应对脑神经组织的康复更有直接的作用。中医理论“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精元气还补脑髓,其益智健脑之功也得以加强。故而对语言、思维功能的恢复起到很好的作用。 另外,肾气灌溉脑髓,并由于心气上照于脑,且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从生理学观点看,督脉贯通后的效果,概为肾上腺与脑垂体这两大腺体之间的互相激惹、互相补益的生理关系更加协调旺盛。由此,失眠、多梦、健忘、思维迟缓等一些神经衰弱官能症状,都可得到极大的改善;往往表现出生机旺盛,精神饱满,思维敏捷,身心舒适愉悦,好像换了一个人的样子。古人说:“要得不老,还精补脑”就是这个意思。 8、关节炎 关节炎病症是由于病邪滞留于经络关节,气血不畅所致,所谓“不通则痛”。真气运行养生实践方法培养真气,贯注任督,以打通小周天为基础,进而旺盛的真气自然循经流注于奇经八脉、十二经络之中,真气冲击闭阻于关节的风寒湿热之邪,发生有病关节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正是气攻病灶的良性反应。一旦痹阻的关节经气流畅,病气冲刷殆尽,则关节病症得以治愈,比药物消炎、祛风湿、温经止痛作用有更大、更彻底的疗效。练功者认清气攻病灶的反应,暂时忍受病痛的干扰,坚持练功积气,彻底疏通经络,排尽病气,是治疗的关键。 综上所述,真气运行养生实践方法对多种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治病养生机理完备,其功理功法根据医学理论为基础,注重培养真气并通畅地运行于经络,使得阴阳平衡、人体生命活动有序化。临床实践、科学实验和传统中医、现代西医理论结合一致,是一个成熟优秀的医疗保健养生方法,值得系统总结和深入探索,促使传统医疗养生方法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中登上医学科学的大雅之堂。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