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稳,李根稳讲师,李根稳联系方式,李根稳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新生代成长与管理教练/新生代企业家导师/新生代商学创始人/著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李根稳:三个美丽的灵魂
2016-01-20 48069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曾经来过三个美丽的灵魂,一位灵魂选择成为满脸皱纹,一辈子只有三套衣服的穷修女;一位灵魂选择成为因扮演公主角色而倾倒众生的明星,一位灵魂选择成为高贵但是红颜薄命的王妃。 无论这些美丽的灵魂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她们看起来都一样的羞涩和纤弱;哪怕在微笑的时候,她们的眼神里也含着淡淡的忧愁,那里面藏着一份深深的慈悲;她们最终都选择了慈善事业,为苦难中的人们点燃爱与光明。 然后,她们好象是约好了一样,几乎在同一个时期离开这个世界,其中年龄最大的修女选择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要为先离去的两位天使做完临终祈祷。 整个世界都曾被她们的微笑给照亮过,所以当她们于上世纪的90年代纷纷离去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为她们流下了疼惜的泪水…… 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深深地怀念她们——特蕾莎修女(1910——1997)、奥黛丽·赫本(1929——1993)、戴安娜王妃(1961——1997) 第一个灵魂 一颗纯洁的心,会自由地给予,自由地爱,直至它受到创伤。 1948年的某一天,三十六岁的她脱下了穿了近二十年的修女服,决定去最贫穷的地方为最苦难的人们服务。当罗蕾托修道院的门在她身后关上的时候,她含着泪水对基督说:“主啊,除了你,没人支持我。我听从你的召唤。千万别丢下我。” 她披上粗糙的带蓝色饰边的白色纱丽,默诵着玫瑰经,从加尔各答的贫民窟中最细小的事情做起。她看到无家可归的人——被抛弃的父母或儿童,他们大都失去知觉或不能动弹,全都是些可怜的没人收留的穷人。他们整日挨饿,疾病缠身,奄奄一息,很快就会在路边死去,就像落入火中的昆虫。 她看到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单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单是牢固的房子。即使是那些物质丰裕的人,也都在追求爱、关怀、接纳及认同。也正是因为缺乏关爱、仁慈和体恤之心,所以人们的内心才极度痛苦。 她看到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 刚开始的时候,身上只有5个卢比的她不是没有消极的时候:“我什么事也做不成。我一点儿用都没有,像一个没底的水桶,一无是处。”她绝望而无助地向基督祈祷:“我看不到任何希望,我是在黑暗中摸索。主,给我光明吧。” 但是她又自言自语道:“病人需要照顾。被抛弃的人需要收容。要让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是神的子民。我要在穷人中间生活,全心全力帮助他们。” 她明白了,要驱除黑暗,需要运用纯洁的心灵力量。她把她的收容中心起名为“纯洁之心”。 她始终从最微小的事情做起。在街头,这个瘦小的修女亲手握住快要横死的穷人的手,默默地祈祷,给他们临终前最后一丝温暖,让他们含着微笑离开这个残酷的世界。她给柬埔寨内战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细心地从难民溃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亲切地抚摸麻风病人的残肢。 你可以想像当一个走投无路的人在临终的时刻被如此善举所拥抱时的感动。 上至宗教,下至麻疯病人,都被她的芬芳气息所吸引。每当她到麻疯病院探访麻疯病人时,病人都会围绕着她。 当她弯身抚抱垂死的麻疯病人时,她看到的是“一个戴着困厄面具的基督”。大多数人认为印度人口过剩,何必多费气力挽救那些濒临死亡的儿童,她对此并不作答,只是用手举起其中一个瘦弱不堪的女婴,满怀信心地说道: “你看,这里面有生命。” 她就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特蕾莎修女,她的仁爱教会从开始的三个人到现在已有了3500多位修女,400多位修士,2000多位义工,169个教育机构,1369个诊所和755个修道院,并且遍布世界各地。 有关档案显示:特蕾莎修女的“纯洁之心”收容所曾经收留过69600个无家可归的垂危者,其中半数以上的人在修女们的悉心照料下安然离世。 第二个灵魂 女人的美丽不在于外表,真正的美丽折射于一个女人的灵魂深处。在于亲切的给予和热情。 她像一颗碗豆上的公主,有着举世无双的轻盈。虽然上帝也乐于亲吻她的脸颊,但是这并没有让她幸免于人间的苦难。 她在二战中长大,六岁时父亲就抛下了她和她的母亲,她们母女身无分文,又赶上了饥荒,几乎被饿死。 所以她理解贫穷,理解饥饿,也理解什么是被遗弃。 正是因为她理解,所以她才会在扮演完公主、贵妇和绝代佳人之后,有了这样慈悲的转身。她从《罗马假日》中走出来,从《窈窕淑女》中走出来,从好莱坞艳光四射的舞台上走下来,她走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成为亲善大使;她走向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卢旺达这些饱受战争创伤的国度。 她来到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们中间,她看到在这些孩子的眼中,一碗玉米粥都是非常宝贵的;她看到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沿着篱笆摸索着前进的道路,身上穿着一件破烂不堪的蓝色衣服,一大群苍蝇和不知名的昆虫围着她飞来飞去。她一下子落泪了,这个小女孩是索马里儿童悲惨生活的象征:这些孩子被这个世界遗弃了。 “还有什么比孩子更重要?”这几乎成为了她接受所有采访和演说时的开场白。“还有什么比孩子更重要?”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还有什么比人类的生存更重要?在人的一生中,还有什么比童年时的爱、温暖、关怀、食物、教育更重要? 她还提醒大家说,在我们这星球上居住的56亿人口中,30亿人每天花销不到2美元,2亿人花销不到1美元,15亿人连水也喝不上。这意味着,9亿人生活在一个世界,47亿人则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她常常深思,我们能做些什么吗? “他们的孩子死于饥饿,我们的孩子忙着减肥,这就是我们的世界吗?” 她沉痛地问道:“你痛过吗?如果有,你一定记得如何用止痛药去消除疼痛。而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47亿人,正在经历着另外一种痛苦:失去亲人、饥饿、病痛、干旱、地震、战争、卖淫、酷刑等。但同时,他们也在尽力地维持自己的尊严。” 她用她的光芒和力量,把人们的目光带到这些受苦受难的孩子们的身上,让全世界的人们可以通过传媒直接看到这些被种族歧视、隔离、屠杀和濒临死亡的饥民。 当她为成千上万个不幸的孩子奔走的时候,她也从她不幸的童年和两次不幸的婚姻中走出来,她是好莱坞明星中唯一没有找过任何心理治疗师,也没有产生过精神崩溃和抑郁症的高知名度和高成就人士,而高知名度和高成就人群历来就是精神疾病和自杀频发的高危人群。 在这条慈悲之路上,她遇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她的第三任丈夫罗伯特·沃德斯一直陪伴她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她就是天生丽质,带着公主之冠的奥黛丽·赫本。 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得知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福。虽然修女们的祷告声传遍了世界各地,但是她还是在睡梦中轻轻地飞走了。 她去世一年之后,奥黛丽·赫本儿童基金会,一个全球性非盈利性组织,在纽约创立,基金会将继续奥黛丽·赫本在儿童受虐及苦难状况方面的事业。 如今,奥黛丽·赫本儿童基金会拥有许多的不同的项目,而且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第三个灵魂 哪里有痛苦,哪里就是我想去的地方,哪里就是我要尽全力的地方 经过了十多年坎坷不幸的皇室婚姻,美丽的王妃把她忧郁的目光投向了慈善事业。 多少年以来,她认为自己毫无价值,除了长相不错之外,她觉得自己只是个时装明星,对这个世界毫无用处。十多年了,她一直梦想的王子的爱情只不过是一场宫廷闹剧。 当一切都破灭以后,她终于明白了,她的倾国之貌没有让她比别的女人更幸福一些,而她的价值也不仅仅只是美貌,她还可以运用自己王妃的身份,用她的爱去抚慰那些不幸中的人们。 她脱下了长长的白手套,那白手套几乎是白金汉宫女性的标志,代表着高贵、矜持和距离。而现在的她却不再管那一套,她坦然地用那双纤细的手,握住无数双热情的手,渴望的手;那一双双手,温暖的、潮湿的、冰凉的、干燥的、柔和的、强有力的,她都坦然的握住了。 她的那张在医院中用不戴手套的双手拥抱一个濒死艾滋病患者的照片则传遍了整个世界。这种简单而深沉的同情心照亮了歧视与恐惧,她用她的爱令世界改变了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 在伦敦寒冷的冬天,她协同罗马天主教红衣主教巴兹尔·休姆一起,7次微服探视流浪汉收容所。那里都是一些无家可归的青少年,不少是因为酗酒、吸毒而被收容; 她在尼泊尔访问的时候,她坦然地与麻疯病人握手。她用她的行动说明,麻疯病人也是人,那些扭曲的手指后面,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她下苦功夫学习哑语,为英国聋哑协会筹募资金。纯真的聋哑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她,他们用手从前至后地掠过头发,勾勒出她向后梳的优雅发型。 当她投身到反地雷运动中时,人们发现此时的她与曾经的她完全不同,她不再是美貌高贵但是忧郁无助的王妃,而是呼吁人类和平的女战士。她放下了自己的身份,毫无顾忌地投身到慈善事业中。她是平民的女儿,她要与真实的生活在一起。 她所选择的路,绝不平坦,路上多的是濒临垂危和受苦受难的人。但是她懂得他们,因为她自己也曾有过一长段灰暗的日子,经历过最痛苦的时刻。那份曾支持过她的精神力量,化成更大的恩慈来支持更多受难的人们。 “要救助他人,先得自己受苦。”特蕾莎修女的话,她深刻地领会到了。 的确,作为王妃的她,至死都没有得到过查尔斯王子的爱情,但是她没有把这痛苦变为仇恨,而是转化成了对于处于同样困境中的人们的同情、理解和帮助。 并且她也让整个世界看到:她最美的时候并不是她在童话的婚礼上,而是当她亲吻智障儿童和拥抱艾滋病晚期患者的时候。她令世人永远无法忘怀的并不仅仅因为她是一位美丽的王妃,而在于她曾经真正的爱与奉献过。 她不再是除了穿衣时尚品味之外,什么都不懂的无用之人,而是一个从自身痛苦经验中成长,又为其他痛苦的生命送去快乐的使者。每一句友善的话,每一个友好的举止,都会让她得到莫大的满足。她在拯救别人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 在慈善事业的路上,她与特蕾莎修女相遇并成为了好朋友,甚至当她因车祸罹难下葬的时候,她的手中仍然拿着一串特蕾莎修女送给她的念珠。 (如同一个巧合一般,在她去世六天之后,特蕾莎修女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她洁白的墓志铭上写着: “没有什么比帮助社会上最羸弱无助的人会给我带来更大的快乐。这是我生活的内容和追求,是命运的安排。无论什么人遭遇不幸,都可以向我发出呼唤:无论他们远在何方,我都将飞奔而去。” 她就是美丽的戴安娜王妃。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