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致星,郭致星讲师,郭致星联系方式,郭致星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知名实战派项目管理专家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郭致星:基于萃智理论的创造创新方法体系与实践
2016-01-20 9250

基于萃智理论的创造创新方法体系与实践

一、课程背景

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文缩写,是以往发明创造所包含的创新原理和规律的集合。它由前苏联发明家G.S.Altshuller1946年创立,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TRIZ理论成功地揭示了人类创新活动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其中包含诸如: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物质——场分析法、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技术矛盾解决矩阵、40个创新原理等发明问题解决工具,可帮助研发人员在创新设计中获得最优方案。

实践证明,萃智(TRIZ)是最先进、系统和有效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在前苏联、美国、欧洲、日本等许多国家的企业及科研机构广泛应用,解决了成千上万个科研难题和新产品开发创新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创新利器。

二、课程特点

注重知识理解、案例分析与实战推演,其中理论讲解20%,案例分析25%,实战体验:45%,互动讨论10%

本课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定期为科技创新企业进行创新推进的引进课程,已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先后引入。

三、课程形式

本课程是国内最新推演体验式培训课程。以场景模拟推演与体验的方式把工作的问题,通过体验折射出来,受训者通过选择、决策、行动导致的结果,引发思索,从而自觉引导自身行为的改变。

本课程让学员深入启发学习,完全不同于拓展训练和演讲式培训。除了需要课堂小队协作竞争外,还要学员全身心的投入和参与,更需要有专业的资深讲师,引导学员进入更深层次的体验和讨论之中,从而挖掘出公司内部存在的根本问题,并试图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是一种高度深入体验的课程。

四、课程目标

1.   了解创造与创新理论体系、熟悉创造学中的一些基本术语;

2.   掌握创造技能和创造技法;

3.   了解TRIZ理论来源、理论基础;

4.   掌握TRIZ理论的理论问题分析工具并掌握理论问题求解工具;

5.   了解创新体系及其主体要素及其联系、初步掌握使用TRIZ创新的方法。

五、课程对象

1.   组织的高级管理人员、企业战略管理人员;

2.   研发负责人、研发总监、资深研发工程师、技术人员、企业创新管理人员;

3.   从事创新及其相关工作的人员,对创新敢兴趣的人士。

六、时间安排

系统学习2天(12小时)

七、课程内容

1.课程目标

2.学习方式

3.培训安排

4.分组


 

基于萃智理论的创造创新方法体系与实践

第一单元 创造与创新学基础

1.   这是一个终结者的时代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u 破产已经成为经常讨论到的话题

u 繁荣还是危机?

2.   创造与创新学基本术语

u 创造、创新

u 对创新的认识

u 创新的基本特征

u 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原材料创新、市场创新

3.   创造是进步的灵魂

4.   创新国家与非创新国家

u 关键技术的自给率低

u 关键技术的自给率低

u 中印两国竞争力的对比

5.   创新学的发展

u 创造学的研究领域、对象及应用

u 国外创造创新学的发展史

u 世界史上的前27项重要发明

u 科技活动过程

6.   实现企业创新

u 企业如何实现创新

u 企业实现创新的步骤

7.   创新教育 势在必行

u 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u 创新能力分析

u 开展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第二单元 突破思维定势与创造性人才

1.   思维与思维定势

u 思维

u 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性

u 思维过程、思维形式、思维习惯

u 思维定势及其突破的定义

2.   思维定势

u 惯性思维

u 线性思维

u 权威思维

u 从众思维

u 自我中心思维

u 书本型思维、经验型思维、自卑型思维、麻木型思维、偏执型思维

u 思维定势的启示

3.   突破思维定势与创新方法

u 思维转换创新

u 六找

u 九屏幕法

u STC算子

u 小矮人法

u 金鱼法

u 问题分析方法

u 鱼骨图法

u 5W2H

u 根本原因分析

4.   突破群体思维“传统”

u 多长时间完成?

u “传统”的由来!

5.   创造与创新者自我设计

u 创造性人才的个性品质

u 创造性人才感情智力

u 智商与创造力关系图

u 创造技能

u 信息能力是创造者必备的基本技能

第三单元 创造方法与TRIZ理论

1.   创造技法

2.   常用创新方法

3.   十一种主要创造技法

u 试错法

u 头脑风暴法

u 形态分析法

u 类比创造法

4.   传统方法的缺点

5.   TRIZ理论

u 如何得到合适的创新方案

u 实现创新的捷径

u 阿奇舒勒的3个基本认识

u 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

u 创新的级别

u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

u TRIZ理论体系

u TRIZ理论来源——专利分析

6.   理想性是TRIZ理论的核心

7.   使用TRIZ理论解决创新问题

u 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思路

u TRIZ法程式化的求解

第四单元 矛盾及TRIZ求解原理

1.   矛盾的概念及其分类

2.   物理矛盾及其解决原理

u 常见的物理矛盾

u 物理矛盾的解决方法

1)    时间分离

2)    空间分离

3)    条件分离

4)    整体与部分分离

u 物理矛盾的解决方法(11种表示法)

u 物理矛盾与技术矛盾的联系

3.   技术矛盾及其解决原理

u 技术矛盾及其表现

u 39个工程技术特征参数

u 39个工程参数的意义

u 39个工程参数的分类

u 技术矛盾矩阵

u 矛盾矩阵的构造

u 39个工程参数与40个发明原理

4.   TRIZ理论问题解题流程

5.   矛盾问题的TRIZ解决方案

第五单元 技术系统进化过程

1.   系统、子系统与超系统

2.   技术系统的进化

3.   技术系统的进化法则与S-曲线

u 婴儿期

1)    特征

2)    建议

3)    应用

u 成长期

1)    特征

2)    建议

3)    应用

u 成熟期

1)    特征

2)    建议

3)    应用

u 衰退期

1)    特征

2)    建议

3)    应用

4.   S曲线的跃迁

第六单元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1.   技术系统的进化法则

u 完备性法则

u 能量传递法则

u 协调性法则

u 提高理想度法则

u 动态性进化法则

u 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

u 向微观级进化法则

u 向超系统进化法则

2.   进化法则的应用

3.   S曲线与进化法则之间的关系

4.   遵从进化的规律

第七单元 40个发明原理

1.   概述

2.   40个发明方法

3.   40个发明方法的应用

第八单元技术创新实际应用举例(参考

1.   技术矛盾解决方法的步骤

2.   技术创新实际应用举例

附录(参考

1.   发明创新原理的使用窍门

2.   捷径10条和10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创新原理

3.   TRIZ理论的发展历程-S曲线

4.   TRIZ理论的最新动向

课程总结

 备注:原创课程,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