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顾严,张顾严讲师,张顾严联系方式,张顾严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浙大、交大等多所高校情商与领导力授课导师《情商领导力》版权课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张顾严:不是好人有好报,而是好报造就好人 
2016-01-20 61459
在刚刚结束的总裁情商课中,一家来自山东的企业老总课堂上提出一个讨论问题。

  企业中到底该提倡那些任劳任怨,不求回报的员工;还是应该鼓励那些按劳得酬的员工。

  其实在我为这么多企业提供咨询的过程中,这个问题的确困扰了很多人。

  很多企业家按照传统的观念,认为一个人,在企业之中,任劳任怨,不求回报,是好员工。而对那些计较自己劳动所得的员工却心生反感。

  中国人讲求“好人有好报”,在企业员工工作平衡和激励方面,张顾严送给各位领导者一句话“不是好人有好报,而是好报造好人”。

  为什么要这样讲。张顾严分享一个案例。

  孔子是一代名师,被尊为圣人。他有个徒弟叫子路。子路有一次路遇他人落水,奋不顾身的去把落水者救了起来。后来落水者的家人为了感谢他,送给他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但是把牛牵回去的时候,心里却惴惴不安。担心孔子说他不够无私,有损圣人之道。

  结果当把牛牵回来的时候,孔子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把学生召集起来,当中表扬子路的行为。

  而孔子有另外一个徒弟,是子贡。子贡天资聪慧,善行商,是孔子所有弟子中经济实力最强的一位。子贡有一次去国外(鲁国之外),顺路赎回了了在国外为奴的鲁国人。鲁国当时法律有规定,赎回在外国为奴的鲁国人,国家会奖励钱物。而子贡心想天天学圣人训,助人为乐,不图回报。就拒绝了鲁国国君奖励的钱物。当他见孔子的时候,非常自豪的把这件事情告知孔子。不料工资,把所有学生聚集起来,批评了子贡。

  子贡不解。问孔子为什么他无私帮人,反而要被批评。子路求人收人赠物却被表扬。

  孔子回答,子路救人后,接受被救者赠予,这样让所有的鲁国人,能够知道,做好事,会有好的报答,以后,鲁国人遇到国人有难,会争先恐后的求助。

  而子贡救人好,拒绝回报,表面看是个人的价值放大,显得高尚。但是这样会让很多那些有能力为鲁国人赎身,也希望得到回报的人止步。因为如果他们为鲁国人赎身,接受了国君的奖励,那就是个人的素养不够,从而断了为鲁国人赎身的路。

  在我们企业管理中也是一样。很多领导者非常喜欢那些在公司工作,不求回报的人。在表扬这些无私奉献的同时,不懂得设定好的激励机制。从而让那些有能力,但是境界不够高的人不想努力做事。因为如果努力做事,讲求回报,就会被公司视为自私功力的表现。

  所以张顾严提倡各位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一定分清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一个人做出贡献不求回报,表面看是个人价值放大,值得推崇;实际则是限制了企业价值的放大,从而让其他人降低努力工作获得回报的期望。

  社会道德是好人有好报,但是张顾严提醒各位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一定是好报造就好人。一个好的,符合企业价值的激励政策,是能够帮助企业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双重提升。

  在企业管理中,针对这种任劳任怨,不求回报的员工,在薪酬方面,也可以区别对待。

  很多人把薪酬单方面的认为就是物质上的。实则不然。

  张顾严把薪酬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薪”,即是企业给予的薪水,奖金等物质;一部分是“酬”,则是针对员工所给予物质外的重视及机会。

  针对工作中对工作结果和回报比较关注的普通员工,则要注意,多设定物质奖励。然他们看的到,做出的业绩与自己收入挂钩,实现他们能力发挥的最大化。

  针对那些任劳任怨,不求回报的员工,在给予必要的薪水物质奖励外,还可以多给与一些重视和成长机会。因为这些人和子贡一样,是更渴望被重视,被认可的。所以在物质外的精神方面多给与。让他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精神鼓励。

  在总裁情商课中,我提倡换位思考定奖惩。站在不同下属的角度,去思考下属的问题。从下属的眼中去看如何激励下属。从而因人而异,实现激励的差异化和激励效果的最大化。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