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自立,苏自立讲师,苏自立联系方式,苏自立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苏自立 2019年度中国50强讲师
职业素质培训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苏自立:秦直道---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
2016-01-20 55861

       秦直道——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

      横有秦长城,纵有秦直道——在现代人看来,一部秦朝的战争史几乎浓缩在一个不规则的经纬网中。宽阔的秦直道和绵延的万里长城构成了一道收放自如的攻防体系。

      有人这样说:如果说长城像一面横挡着的盾,那么秦直道就是一柄直刺而出的矛;如果说长城是一张拉开的弓,那么秦直道就是一支即将飞出的箭。

      秦直道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被称为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命令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它南起咸阳淳化,北到内蒙古包头市,是专用军事大道,全长700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南北直向,故称作“直道”。

      本期《晚报西部》将带您穿越这条传奇的“千古一道”,透过修筑秦直道的历史烟云,寻觅一段尘封的往事。

    一、修筑时间

      关于秦直道的研究工作,困扰研究界的始终有两个主要问题:秦直道究竟完工于何时?修筑秦直道总共用了多长时间?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六国年表》中记载,修筑秦直道的时间是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这点研究界的观点基本一致。但是,在关于秦直道的筑成时间上,历来多有争议。据《史记·李斯列传》,秦二世矫诏僭立后,“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繇无已。”这说明发端于秦始皇的直道工程,实与阿房宫工程一样,一直持续到二世时期。

      而据王开先生主编的《陕西古代交通史》介绍,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八月间二世胡亥等人曾经由直道南返咸阳,可以断定秦直道即竣工于这一年,据此判断秦代修筑直道只用了两年半时间。此前学术界基本沿用这个观念。但近年来关于秦直道的修筑时间纷争又起,一些专家学者纷纷著文指出,这个结论并不符合历史原情。

      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道未就。”研究者认为,司马迁既然明确说“道未就”,可见当秦始皇崩逝沙丘,蒙恬含冤而死之际,直道并没有竣工。据此研究者认为,结合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直道已经可以粗通车马的情况来看,秦直道工程是一件延续两世的浩大工程: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至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历时约五年之久,其中前二年多为第一期工程,虽粗可使用,但仍然“道未就”:后二年多则为第二期工程,修缮之后,直道才完全竣工。

    二、线  

      令人费解的是,在诸多史书中,关于秦直道的原始记载少且简,近年来研究界的很多观点都是从各地一些散见的地理志中发现的。

《史记》中虽然明确地记载了秦直道的起迄地点和里程,但秦直道的具体经由地点却很少提及,这为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了很多的空白。据唐代《括地志》记载,在庆州华池县(今甘肃省华池县东华池镇)西45里子午山上有秦时的故道。 

      经过近年来历史地理学者和考古工作者的多次实地调查,秦直道的具体走向和经由路线已基本清楚。据198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的百万分之一地理资料片显示,在陕甘两省交界的子午岭山脊上确有古道路存在,这应是《括地志》和《元和郡县图志》所说的“秦故道”,亦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秦直道。

      研究者认为,甘泉山为子午岭南端的一个分支。直道离开林光宫后就进到子午岭中,经今陕西省旬邑县东的石门关,北行至凤子梁,再经今甘肃省正宁县刘家庙子林场,到达陕西省旬邑县雕岭关。从雕岭关开始,直道沿着子午岭主脊,大致呈西北走向,经过陕西省黄陵县艾蒿店、甘肃宁县、合水县、华池县,进入陕甘两省交界的营崾岘。研究者认为,营崾岘是秦直道与明长城的重合之处,也是一处交叉的十字路口。然后从定边县南境起,直道折向东北,经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等处,最后到达黄河南岸的昭君坟。

      而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境内的秦直道走向,则是由南部的漫赖乡向北经柴登壕乡,进入达拉特旗。

    三、功  

      秦直道的修建,在维系、沟通中原地区与北方边陲地区中一直都发挥这十分重要的作用。

      子午岭处于洛河流域河谷大道和泾河支流马莲河流域河谷大道之间因为它居高临下对其两侧的河谷大道有扼控作用子午岭的地理位置决定“直道”在防御匈奴族和北方少数族奴隶主入侵中具有很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严格意义上来讲,从秦王朝对北方地区匈奴的防御战略价值上看,秦直道与秦长城的功用是相辅相成的。

      有研究者认为,秦王朝通直道与筑长城从性质上讲是完全不同的两项工程。“筑长城是出于军事斗争的需要,抵御少数民族奴隶主贵族的侵扰,可谓军事工程。”“而直道只能是一条交通线。”研究者认为,只有在战时,直道可以“运输军队和军用物资没有战事的时候,更多承载的是民用交通的功能,所以不能单纯的称为军事道路。”

    四、筑城者

      近年来,关于秦直道的建筑者一直是研究界纷争不休的一个焦点。这项浩瀚工程的顺利实施,难道凭借的就是蒙恬率领的那数十万内地百姓的智慧和力量吗?秦直道作为沟通南北的重要军事要道,是否借助当时的其他力量呢?秦直道在秦朝灭亡前都还在修建,这么大一个工程要是真正完工了,为什么司马迁在《史记》里只是一笔带过?它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完工的?它是什么时候完工的?秦朝六大工程都有比较多的记载,秦直道在历史资料里几乎微乎其微,这是什么原因?

    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的秦直道遗迹北起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南至伊金霍洛旗,全线长约160公里。鄂尔多斯市博物馆副馆长杨泽蒙先生认为,目前所发现的秦直道路线是经过极为缜密的勘查后选定的。直道不偏不倚修在低丘陵地带,再往东一些,就是高丘陵的大沟地带,而再往西一些,就是沼泽地带了,在洪水季节路很有可能被冲垮。“在当时是如何进行测绘的?一条道路的修筑,前期要经过严格的论证、考察、测算和定位,难道仅仅依靠刚发明不久的罗盘定位技术,他们就具备了在如此辽阔地域内的大地测绘技能了吗?就是按照现代人的思路,如果没有特定的技术支持,要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在一个无论是地理方位还是地质条件都十分陌生的区域内完成这么大的一项工程也是绝难想象的。”

      杨泽蒙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过去的文献记载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后,便让位给儿子(赵惠文王),开始实施“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的战略,这其中就应该包括对九原郡的设置、对这条“直南”道路的勘测、南渡黄河渡口的营建等等一系列活动。“由此可见,在这条由秦国大将蒙恬主持完成的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高速公路的过程中,是否蕴含着赵国人的辛勤汗水呢?还有,当时大部分已被蒙恬的大军撵到阴山以北,而原本世世代代就生活在鄂尔多斯地区的那些北方游牧民族,是否也在其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呢?”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