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彪,吴宏彪讲师,吴宏彪联系方式,吴宏彪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吴宏彪:吴宏彪老师核心价值观之比人才、技术、资金
2016-01-20 48620
 日本是我国的近邻,明治维新前一直是在学习中国,包括它的文字,都是在汉字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这也是许多国人引以为豪的一面。但是,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制度,而没有完全抛弃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价值观,迅速强大起来,反过来侵略中国,学生欺侮老师。这也是令许多国人极为不爽的事。
    不论如何,日本是现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很多方面比我们先进,我们还是要学习他们先进的经验、技术,引用他们的资金。仅仅盲目的高喊口号是不行的。
    2006年5月,公司组织了“精细化管理赴日参观考察团”,我们一行九人没有游览,全部安排的是交流、学习,参观了日本三菱化学工业公司、日本振兴贸易机构、神奈川科技园;与日本“新华侨报社”、日本庆应大学、日本大学的经济管理专家进行交流。我们所看到的、所观察到的,日本人在精神上的东西是值得称赞的。尤其是他们团队文化的建设,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是值得我们中国企业学习的。
    稻盛和夫27岁时,与七条硬汉创立京都制陶公司。公司成立之初,业务发展迅速,为了赶工期,实现自己技术报国的理想,他经常要求员工加班到深夜,星期天也经常不休息。慢慢地,年轻的员工开始不满,一次加班后,年轻的员工提出了抗议,要求加薪加奖金,并以集体辞职相威胁,稻盛和夫花费了三天三夜说服这些员工留下来。
    稻盛和夫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本来以为创立京都制陶是为了让我们技术闻名于世,现在看来,应该有更为重要的事。公司究竟是什么?公司的目的和信誉是什么?”
    经过思考他得出结论:“让技术闻名于世其实只是低层次的价值观,是次要的事情,那种想法应该把它抛得远远的,经营公司的目的是为员工谋求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幸福,为人类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从此以后,“为全体员工谋幸福,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就成为京都制陶公司的价值观,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使命。企业发展也越来越大。直到现在,京都制陶公司的员工干到晚上10点,也没有人会视为“加班”,为了赶工期,全厂干到晚上12点也是经常的事。
    日本人以“工作狂”著称全世界,而京都制陶则以“工作狂”著称全日本。
    日本经济二战后迅猛的发展,京都制陶公司是它的一个缩影。在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通过人们的艰苦努力来实现经济的发展。
    日本船业之父、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土光敏夫说:“没有沉不了的船,没有倒闭不了的企业,一切取决于人的努力,工人应3倍的努力,负责人应10倍的努力。”
    在日本考察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每次一下大巴车,接待我们的“新华侨报社”的导游就跟我们说:“你们看到停车场里,很少有相同的车型。”我仔细观察一下,的确如此,日本车的型号之多数不过来,可见日本汽车工业开发能力之强。我联想到中国汽车公司,太缺技术、太缺人才了,资金也不足。但是我认为更缺的是核心价值观。我们缺少打造民族品牌的决心和勇气,“上海”牌轿车早已消失,“红旗”车苦苦挣扎……
    我在《中国财富》上看到张东盛先生的一篇文章——走出尴尬,我觉得写得很好,他说:“中国汽车行业现在的尴尬,是政府政策和汽车企业集体迷失的小尴尬。”
    回想一下,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我们就可以发现致命的问题。
    1984年10月10日,随着中德双方合同的签订,上海大众成立,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了“以技术换市场”的道路,20多年过去了,并没有取得成功,中国贡献了自己的市场,却没有换回想要的技术,就像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以土地换和平”一样,和平没有实现。
    “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富康在中国横行十几年,中国汽车人并没有抓住机会,用“老三样”给他们带来的暴利去开发自己的品牌,好不容易恢复了“红旗”车,还装了奥迪的外套。
    我们都记得日本丰田公司那句著名的广告词:“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多么大的气势啊。有一位记者写过一篇报道:“丰田汽车——梦想的力量”。从最早的创始者丰田喜一郎梦想自己能造一辆车开始,丰田的梦想不断地被传递。
    (1)1931年丰田喜一郎宣布:“以创造日本汽车为毕生事业。”
    (2)1935年5月,丰田第一辆国产车推出,所有零件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但丰田喜一郎称:“不是照搬美国,要结合本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批量生产方式,生产出性能和价格两方面能与外国车抗衡的国产车。”
    (3)1947年,丰田公司推出SA型车,工人们在半饥饿的状态下工作,有的人晚上还要回村里干农活。
    (4)1950年,石田退三受命担任丰田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出了第一本书——《自己的城堡自己守住》,使丰田从“乡镇企业”逐步走向世界。
    (5)1953年,石田在丰田公司员工大会上说:“去年以来,随着汽车业与外商合作成为可能,业内存在着两种意见,一种是与外资合作,一种是纯粹国产。我们公司决定继续贯彻创业以来的方针,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打造自己的汽车产业。”
    (6)1960年,美国福特公司找到石田,要求合作,石田回答:“我不想把千辛万苦创造的东西送给你们。”
    (7)1990年丰田击败通用,跃居世界第一。今天,全球160个国家的道路上行驶着丰田汽车。
    丰田公司就是这样坚持着他们的核心理念“通过汽车,创造富裕社会”。
    二战结束后,日本大城市一半房子被毁,大城市人口减少一半,食品供应中断,饥饿、营养不良、倒毙街头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可以说,二战后日本重新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时,条件极其艰苦,他们正是凭借毅力和苦干,还有造自己民族品牌汽车的信念一路干起来的。
    所以,比人才、比资金、比技术,中国的汽车工业在八、九十年代应比他们那时条件好一些,我们没有理由不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没有理由满大街跑的全是洋品牌车,没有理由不赶上他们。令中国人惊喜,世界汽车界震惊的是,中国汽车业半路杀出一位扛着民族汽车大旗的“汽车狂人”——李书福。 在工厂里,他身上总是穿着吉利的工作服,脚上是一双80元的皮鞋,开着自己生产的五万多元的吉利汽车。在外出时,他穿着300元一套的西装,满世界跑。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10天,吉利正式登录国家发改委的轿车目录,成为唯一获得轿车“准生证”的民营企业。
    李书福的发迹史就不需我在这里叙述了,就让我们看一看“汽车狂人”的“狂言狂语”吧。
    (1)一位管理部门的官员对李书福说:你造汽车无异于自杀;李书福回答:那就给我一次自杀的机会吧!
    (2)因为我是农村出来的,我什么也不怕,失败了没有关系,大不了回去种地、养鱼、养虾,照样有吃有喝。
    (3)我们要像温州人生产打火机一样生产汽车……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外国买一棵大树搬到中国,因为那不属于中国,没有中国的文化与灵魂,就形不成中国的品牌优势。
    (4)为了我的事业和大多数人的利益,就让一小部分人来指责吧!
    (5)我要为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耕耘一块自留地。
    (6)如果我们不好好努力,连经济型汽车也被人家剥夺了,被外国人抢走了,所以要有使命感,这是一种历史给予我们的责任。
    (7)吉利汽车2/3要出口海外。
    (8)让全世界到处跑吉利的车。
    (9)十三亿人口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怎么可以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
    (10)吉利发展的三句话:凝聚一股力量、提炼一种精神、完成一个使命。
    据报道,2004年,吉利汽车总产量超过26万辆,出口埃及、苏丹等26个国家。可喜可贺啊!不论吉利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为吉利人的勇气和精神而喝彩!
    虽然中国的汽车还没有打进欧、美、日本等国的市场。但是,我们相信,中国的汽车公司只要能运用好人才、开发好技术、布局好资金、自主创新,建立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一定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走向全世界,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