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峰,吴宝峰讲师,吴宝峰联系方式,吴宝峰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吴宝峰 荐 优 2022年度中国20强讲师
战略规划资本运作商业模式实战落地专家
2
鲜花排名
11501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吴宝峰:传奇!从白手起家的小裁缝,到资产上亿的服装界传奇,他用了33年!
2016-09-15 2347

记者手记:在浮躁的今天,段远红这份坚守的匠人心难能可贵。




怀着一颗好奇心,他花了33年研究建立体型数据库,只为让人们找到最适合的版型;带着一股坚韧劲,他曾有10年每天只睡仨小时,只为磨练出最精的工艺;秉着一身匠人气,他这一辈子就打算做好这一件事,精心打磨每一套服装。他就是重庆段氏服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段远红,从一个白手起家的小裁缝,经过不断地创新,成为拥有上亿固定资产的重庆服装界传奇。




1一颗好奇心 33年研究千万条人体数据建立数据库




站在3D人体数据智能测量系统面前,通过“智能卷尺”扫描,只需3到5秒钟,电脑就能帮你匹配一套合身的衣服……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画面,而是发生在重庆一家老牌服装公司一幕。



很多人都有去裁缝店定做衣服的经历,做得好与坏,全凭裁缝的一双手。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当缝纫机遇上“互联网+”,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在重庆段记西服的工厂里,首先看到的不是摆满布料的流水线,而是一个类似试衣间的人体数据测量中心。站在这个3D人体数据智能测量系统前,3到5秒钟便能自动识别记录肩宽、胸围、袖长等24项人体数据,数据可以精确到0.01毫米。



不到5秒钟,这套系统就能与数据库里的版式匹配,生成同比身材的3D模型。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款式、面料、颜色、服装搭配超万亿种款式组合,随意“打扮”系统里的“自己”。



看似智能简单的几秒种,背后则是段远红累积了30多年的“功力”。“我走在街上、看电视时都会不自觉地观察别人的体型,对任何一个特殊的体型都好奇,可以说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病。”段远红笑着说。



有一次,段远红去美国见客户,客户魁梧的身材让段远红眼前一亮,“他的胸围有4尺多,我用1米5的软尺拉都拉不拢,当时就在想这种数据市场上有吗?他这种身材怎么买得到衣服呢?”



还有一次去墨西哥出差,段远红看到一个驼背的人,他的西服尾部总是翘起,往下一拉虽然下面不翘了,但上面又差了一截。段远红的好奇心一下又上来了,带着疑问向技术师请教。“把后背往下拉,上面差多少补多少。”设计师的回答令段远红恍然大悟,他回去反反复复打版、制作,终于设计出适合驼背身材的版型。



“想把衣服做好,必须得把体型读懂。有句俗话说‘人是桩桩全靠衣裳’,服装也是有生命力的,面对人也可以说话,告诉别人我这件衣服是合体的、有精神的。”从进入服装行业的那一天起,段远红一直用心观察、记录每一个人体数据,对收集的1650万条数据做分析和解剖,总结出了“三点一线坐标”量体法,建立了服装版型的大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匹配的版型能达到98%的成功率。



先进智能的服装设备逐步改变了“段记西服”的生产方式,从原来的人力劳动转变向智能化控制,不仅提高效率,而且能极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如今,从扫描到数据生成以及传送到车间,整个过程只需5分钟左右,车间就可以实时生产。市民定制一套西服,一个星期左右就能拿到手,传统模式一般则需要25天左右。



而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实现了智能化,人力成本也大大降低。公司原来工人有1000人左右,现在只需500人左右。原来150人的裁剪室,现在只需30人,算下来整体运营成本会降低30%~35%。




2一股坚韧劲  10年时间每天只睡仨小时







如今,段远红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裁缝成长为重庆服装界的领头人物,段氏西服也从街边裁缝店发展为现代化大型股份制企业集团,但夜深人静时,段远红总会想起最初打拼的那段时光,日子虽苦,但浑身有股不完的劲儿。



段远红出生于一个裁缝世家,爷爷和爸爸都从事服装行业,从小受家庭影响的他,对量体裁衣十分亲切。



“儿子,家里面没人愿意继续做服装,妈希望你能把这个继承下去,我买台缝纫机给你。”家里兄弟姐妹有6人,可谁都不愿意继续从事服装行业。1982年,带着母亲的心愿、背着母亲“陪嫁”的缝纫机,年仅19岁的段远红从合川只身一人来到重庆。



刚开始,段远红在亲戚的服装店帮忙,主要做裤子,还要烫好、挑边、扣锁扣眼……全套做完后第二天交给客户。“那会我年轻,手脚也麻利,别人一天最多做5条,我能单独做10条。”每天要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2点,回家后,段远红还要研究版型、练习打版,有时候常常做着做着天就亮了。



那会儿的布料很贵,为了练习剪裁,段远红跑去工地上捡些水泥纸,把上面的水泥一点一点拍干净,代替布料。“早上去洗脸的时候,头上、鼻子里都是水泥,落的满身都是灰。”段远红说,那个时候为了钻研一门技术,就是一根筋地不断学、不断练,有10年的时间,他基本上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



后来,段远红在江北五里店租下只有15平方米的店面,挂起“段记制衣”的招牌。上世纪80年代初,服装正值兴盛时期,新款式一出来,会立马被一抢而空。段远红凭借精湛的手艺,制作的西服常常成为“爆款”,瞬间销售一空,他身上穿了半年的西服都有人硬要买下。



段远红清楚地记得,1985年,他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当时沿海的服装技术比较先进,布料也比较新潮,我去广州学习了一年后,进了4坨布料回重庆,想试下有没有市场。”那时候还没有快递这一说,段远红只有靠肩抗。一坨布料有60斤重,段远红扛着整整240斤布料,坐了3天3夜的火车,到家时,肩膀上已经磨得血渍斑斑。



顾不上伤口的疼痛,段远红开始打版、制作西服。新款西服刚一推出就受到了市民追捧,段远红又不断寻找新的布料、开发新的款式。那一年,段远红挣了200万,拿着第一桶金,他开始在解放碑等繁华地带铺设分店,每个店每个月至少有一二十万的利润。




3一身工匠气  一辈子干好这一件事就够了








服装生意蒸蒸日上,但段远红并未满足于此。为了让自己的款式更新颖,段远红还不忘四处向名师求教。听说日本的服装业比较发达,1986年,段远红放下正红火的生意,远渡日本求学。



当时与段远红一起学习的同学中有很多来自沿海地区,具有先天优势,而身处内地的服装师基础差距很大。段远红深知这一点,每天课堂上,他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操作,然后请老师点评,再一点一点改进。



除了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量外,每天晚上回去后,段远红还会再把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像电影回放一样在脑海中过一遍,不愿遗漏每一处细节。



在为期两年的学习生涯中,段远红除了在服装设计方面的技艺更精湛外,也学到了很多企业管理的知识,而这次学习经历,也让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决心回国后要“大干一场”。



回国后,段远红便开创了“段记西服”品牌,开始跻身重庆名牌服饰行列。为了让服装产业更具规模化、专业化,段远红拿出近20年辛苦积攒的千万存款,打算在渝北建厂。老婆一开始并不同意,觉得拿着这一千万本来可以过很轻松的日子,为什么还要去冒那个险。但她拗不过段远红,只好默默支持。



穿过段记西服的人应该都有所了解,段记西服对于西装的考究程度达到了近乎“严苛”的地步。从布料的选择、设计、裁剪,甚至一个纽扣、绣字、缝纫线,段记西服都会精挑细选,也正是因为这种专注,段记西服在圈子中积累了一大批忠实客户和相当好的口碑。



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少传统行业举步维艰,但段记西服却一直稳步前进,除了段远红不断创新的那股劲头,也与他那份坚守的匠心有关。



前几年,房地产最火的时候,段远红的许多朋友纷纷把资金投向房地产,段远红却不为所动。“我对那个行业不了解,还是专专心心做服装吧,只有把内功练好,底子打牢了,才能经得起市场狂风暴雨的检验。”段远红觉得一辈子做好这一件事就足够了,他还给厂里的生产楼取名“匠心楼”,希望公司每一个员工像匠人一样,精心打磨每一套服装。



如今,积累了33年,段远红觉得底子打牢了,翅膀能飞了。随着公司大数据系统的开发完善,以及商业模式的日益成熟,段远红计划明年重点开拓国内及国际市场,公司上市计划也提上日程。用工匠精神“段造”经典,用互联网思维传承经典,将段记发展传承为百年企业。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