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明,刘小明讲师,刘小明联系方式,刘小明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中国实战派生产质量采购管理讲师
22
鲜花排名
20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刘小明:刘小明-挖掘员工的聪明才智,为何这么难?
2016-01-20 17119
昨天,我收到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一封电子邮件。主题:管理层问答。

邮件写道:XX日上午X点,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公司副总裁XXX将做客XX(公司内部网)管理层问答聊|天|室,与公司成员实时对话,在线解答有关人力资源工作的各方面问题,其中包括人力资源政策与流程、组织过程、领导力、企业文化,以及职业发展。

邮件还写道:问答全程使用英文交流……为了让所有成员能够直接与管理层沟通,其中部分对话将使用中文交流。

我不禁为这种挖掘员工聪明才智或优化建议的活动叫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早在多年以前,就呼吁企业重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在信息社会,成功的关键在于信息、知识、创造力。”他指出,“只有一个地方可以找到这些资源,那就是在员工的头脑中。”

可以说,员工的优化建议,对于公司战略的执行至关重要。

我所服务的这家全球化公司,至今已有44年稳健发展的历史,一直是全球业界的领跑者。重视员工的优化建议,亦是她持续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许多行业的老牌公司里,管理者往往反对员工的优化建议。

英国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在他还是一家大公司的年轻员工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我偶然间发现有些流程非常没有效率,于是拿出了一些更好的方案,把它们交给运营部经理,然后等着他对我表示感谢。果然,他找我谈话了。

“你来这里多久了?”

6个月。”

“你知道这家公司在当地成功经营了多少年?”

“大约50年,我想。”

“没错,准确地说是54年。难道你认为你在6个月内了解的会比我们其他人以及这54年间的前辈更多吗?”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查尔斯?汉迪没有提过任何问题,也没有任何想法,更不用提任何提议。

这样的问题,不仅英国公司有,德国公司也有。三个月前我访谈过的德国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就曾经分享了一项调查结果:

2002年,在德国的17个行业中,每100名员工所提出的优化建议,超过50条建议的行业只有7个。保险业、银行业、交通企业、医院和公共团体的优化建议的数量,分别是1812871条。

挖掘员工的优化建议,为什么这样难?很显然,就像我的公司的实践所反证的,缺乏提出优化建议的渠道是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公司的确也建立了相应的渠道,但是员工并不乐于使用。这些公司需要反思的是:这样的渠道是否便于使用?是否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比如,由于是跨国公司,我的公司的主要工作语言自然是英语。可是考虑到中国员工英语能力参差不平的状况,公司的管理层问答“为了让所有成员能够直接与管理层沟通,其中部分对话将使用中文交流”。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