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上,刘上讲师,刘上联系方式,刘上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九型人格、团队建设、阳光心态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刘上:暴躁性格的孩子爱发脾气,家长可以这样沟通交流
2019-04-13 2269

经常看到有些孩子,在家长没有满足他的欲望时大声哭闹,在地上打滚,或撕扯自己的头发、衣服,或抱着成人的腿部赖着不走。这就是性格暴躁孩子的突出表现。这种性格的孩子,动不动就摔东西,有时候做错了事批评他,就肆意发脾气,甚至做出意想不到的举动。  

前不久,有这样一则报道:

孩子拿着手机玩游戏,让爸爸批评了一顿,但仍然没有放下手机。这时,愤怒的父亲一把夺过孩子手中的手机,照着屁股就是两脚。

随手将手机从窗户扔了出去。性格本来就暴躁的孩子情绪失控,愤怒地从楼上跳了下去。

父亲连忙跑下楼看摔伤的儿子,没想到儿子已经奄奄一息。留下悲痛欲绝的父亲。

这样的悲剧或许并不多见。可是在生活当中,孩子发脾气的现象总是无法避免的。而且面对孩子熊熊燃起的怒火,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用更大的怒火去压制孩子的怒火,用更大的声音去盖过孩子的吼叫,最终陷入愤怒失控的境地。面对性格暴躁爱发脾气的孩子,家长该如何交流?

1、要接纳孩子的情绪

面对发脾气的孩子,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孩子愤怒,我们比孩子更加愤怒。面对孩子的冲动行为,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去区分事情的对与错,而是帮助孩子面对情绪,接纳他们表达情绪的权利。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视频,视频中母亲的教育方法引来了很大的争议。

小女孩犯错之后,面对妈妈的指责,充满了恼怒、无奈与委屈,她大声嘶喊,希望妈妈不要再说下去,让她一个人静一静。

可是,妈妈并没有理解孩子,只是一味地让她认错,写检讨。

其实,最该反思的不是女孩,而是这位妈妈。

女孩一再强调自己已经认识到错误,可妈妈还是不依不饶地让她认错。难怪很多网友直呼:“看得胸闷”。

妈妈没有看到孩子歇斯底里的背后,藏着多少委屈。

儿童心理学者曾说过:“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因此,当孩子发脾气情绪特别激动时,过去抱抱他,他哭得那么可怜难道自己不心疼吗?心平气和地抚慰,帮孩子从被愤怒控制的情绪中脱离出来。

2、不要以暴制暴

曾经看过一则报道:

上初三的女孩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父母训斥。

正处于叛逆期的女孩听到父母的数落,心中气不过,和他们大吵起来。

愤怒之下,父亲一巴掌打在女孩的脸上,并对她说:“养你这样的女儿有什么用,还不如死了干净!”

性格暴躁的女孩听到父亲的话,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

第二天,警察找到了女孩的父母,告诉他们,昨天晚上女孩在大桥上跳河自杀了。

父母听到这个噩耗悲痛欲绝,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一时的气话,竟葬送了女儿的性命。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以暴制暴”。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是听不进入任何道理的,一时的气话就有可能点燃情绪爆发的导火线,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3、让孩子学会沟通

有的孩子不懂的沟通,总以发脾气的方式表达问题,家长可以慢慢的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当性格暴躁的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可以问孩子是怎么了?一般孩子都会说出原因的,家长就可以说你这样发脾气很不好,妈妈非常不喜欢。你暴躁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以后不要这样了。特别是你上学后老师更不会喜欢随便发脾气的小朋友。希望你用这样的语言来和妈妈说话,妈妈才能知道你在想什么。来,妈妈帮你,我们一起这样表达。对于孩子,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培养孩子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希望家长有一个长远规划,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才。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类似的故事:一位妈妈之前看一档育儿栏目,当女主持人聊到她的先生教儿子把不良情绪转移到一块石头上,没想到效果很好,儿子通过紧握石头泄愤慢慢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情绪。她觉着挺有意思,就想如法炮制,治一治性格暴躁的女儿。于是,她把一块小鹅卵石交给女儿,很郑重地跟她说:“这块神秘的石头有妈妈的祈祷,你带在身上,当生气或者没办法控制自己情绪时,就用力紧紧握着它,把自己的不良情绪传给它,它会通通吸收掉,你的内心慢慢会变得越来越平静。”女儿瞪大双眼,半信半疑地把石头装进口袋里去上学了。下午放学时,她高兴地说:“妈妈,我试过了,好像挺管用,我今天没有因为着急而发脾气了,我们以后管它叫‘愤怒的石头’吧。”

所以,发脾气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当孩子遇到情绪不佳、发脾气的状况时,家长们不应该马上训斥孩子,而是应该接纳孩子的低落情绪,引导孩子正确的沟通交流。

沟通教育创始人美霖老师说,当孩子发脾气时,也就是孩子右脑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先要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然后解决孩子发脾气背后的真相问题,保留孩子可以发脾气的权利。

孩子的心灵,好似最纯净的沃土,在他张开了襟怀汲取天地精华的时刻,你对他播种了什么,在他长成后的岁月中,一定会用同样的姿态来回报你!

所以,家长只有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才能实现“孩子健康成长”的夙愿!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