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峰,吴宝峰讲师,吴宝峰联系方式,吴宝峰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吴宝峰 荐 优 2022年度中国20强讲师
战略规划资本运作商业模式实战落地专家
2
鲜花排名
11501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吴宝峰:这三个福建人,垄断东南亚国家三分之一的经济,他们的胆识和成就大到你不敢想象!
2016-08-30 2682

“自古以来”,菲律宾老是喜欢在中国南海搞事。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前不久上台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祖上是中!国!人!

不仅是菲律宾,东南亚好多国家的高层领导,祖籍都是福建人

比如说,新加坡现任总统陈庆炎,祖籍厦门马垅小东山村,陈庆炎夫人祖籍在永春,两人都会说闽南话。

印度尼西亚第四任总统阿卜杜勒-拉赫曼·瓦希德,祖籍福建晋江市,他曾经派人持亲笔信到福建寻根。

在政界上,福建人剽悍、机智,游刃有余。在做生意赚钱这件事情上,福建人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东南亚国家,他们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大的惊人。

东南亚首富郭鹤年


郭鹤年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盖山,1923年10月6日出生于马来西亚,享有“亚洲糖王”“酒店业巨子”“香格里拉之父”的美誉,他还是马来西亚首富。

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银行、传媒到粮油,郭鹤年不但建立起庞大的商业王国,更让这个商业王国持续向上。郭鹤年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人知的马来西亚人。

他出生于小康之家,崛起于青年时代,郭鹤年的成功在商界已是一个传奇,而他的低调也为平添很多神秘色彩。

下南洋,闯天下

1949年,对于郭氏家族来说,是家族企业的分水岭。在此之前,郭氏家族第一代人经营粮油食品在当地创下丰厚的家业,但郭家也只是在当地——马来西亚的新山比较知名。1949年之后,郭氏家族企业重新整合,年仅的25岁郭鹤年由家族兄弟推举为掌舵人。此后几十年中,郭氏家族开始名扬海内外,成为东南亚经济界举足轻重的角色。

马来西亚是上个世纪初许多中国人下南洋的第一站。1909年,郭鹤年的父亲郭钦鉴还只是个16岁的少年。为了谋生,他离乡背井来到马来西亚,他的几位哥哥几年前已经在那里站稳了脚跟。他们经营一家名为东升的公司,其实就是一个两层小楼的杂货店,主要做粮、大豆、糖等生意。郭钦鉴就在哥哥的公司里做店员。当年,谁也不想到这个杂货店会成为多年后郭氏商业帝国的第一块基石。

也许郭氏家族天生的商业基因,十多年后,郭钦鉴竟然由一个小小店员,成长为当地颇具知名的百万富翁。

1923年10月6日,郭钦鉴的第三个儿子降生,第二代鹤字排辈,他为儿子取名为鹤年,希望他将来承继米粮生意,年年都有好收益。

25岁少帅担纲家族企业重担

郭家的鹤字辈人数众多,关键是他们像父辈一样齐心协力,共同将家业推至一个更高的境界。

1948年12月,曾为郭家掘到第一桶金的郭钦鉴去世,郭家因此分家。曾和郭钦鉴一起创业的妻子、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不想家业就此没落,她提议郭氏几房堂兄弟,各拿出一部分财产入股,成立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谁来掌舵呢?大家一致推举年仅25岁的郭鹤年。

此时的郭鹤年已经有了一段创业经历。1947年,他在新加坡创立平生第一家公司——力克务公司,像父亲一样经营米面生意,同时还做船务经纪、船租业以及胶粘剂制造,生意格外红火。因此由他接手郭氏企业,大家心口皆服。

正当家族兄弟把生意经营得风生水起之时,1954年郭鹤年突然飞往英国,在那里他参观众多知名大企业,了解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同时他见识了期货的作用。1957年,他满怀热情地回到马来西亚,郭氏兄弟的公司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郭家依然做父辈的老营生,米、面、糖还是他们的老业务,不过郭鹤年敏锐地注意到食糖越来越走俏了。他花了两年时间全面考察炼糖业,之后在一次家族董事会提议,全资投入炼糖业。

当时的马来西亚没有一家炼糖厂,这是一块空白市场,也是一次孤注一掷的冒险。但郭氏家族最终同意了。郭鹤年配合马来亚联邦土地发展局,在靠近槟榔屿的北海创立了马来西亚第一所炼糖厂——马来西亚制糖公司。同时,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一体化经营”体制。1962年郭鹤年即被人们誉为马来西亚“糖王”。

这是郭氏兄弟公司成名的第一仗,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郭氏的甘蔗园不断扩大,食粮产量越来越多,1976年,郭鹤年收购了马来西亚糖厂的93.3%股份。据媒体报道,郭氏集团控制了国际糖业市场的10%的份额。郭鹤年也升级为“亚洲糖王”。

香格里拉之父是怎么炼成的

当初郭氏家族全资投入炼糖业,当丰厚的利润滚滚而来时,郭鹤年又做出多元化国际化的决策,把放到一个篮子的鸡蛋又放回多个篮子里。

除了继续发展炼糖业,郭鹤年又将企业经营的触角伸到粮食、工业、航运、矿产,地产、国际贸易、保险(放心保)、酒店、建筑等多方面。上世纪90年代,他以巨资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香港无线电视等香港重要媒体,从而使他多了个“传媒大亨”的美誉。

在郭鹤年众多的王冠中,除了糖王之外,“香格里拉之父”的称号格外醒目。

七十年代初,亚洲政局大体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经常飞往世界各地的郭鹤年又注意到旅游业将是一个重点发展区域。而酒店则是旅游业的发展工具之一,环太平洋区域拥有促进旅游业成长的最大潜能。

1971年,郭鹤年在新加坡建立了他的第一家酒店——香格里拉酒店。

像当年糖业一战一样,定位于高级酒店的香格里拉酒店又是一战成名。郭鹤年趁热打铁,开始在新马泰布局。渐渐地,香格里拉被认为是高级、与众不同的象征。而在郭鹤年创办的酒店中,只有最高档次的五星级宾馆才能命名为“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酒店提供了衡量亚洲酒店服务的一个标尺。比如“亚洲人的待客之道”,就发轫于香格里拉酒店,风行于世界。

打不倒的商业巨子

六七十年代是郭鹤年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似乎他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后来他说了历年心得: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本人的经验,成功也是失败之母。这位商界奇才也历经了几次商业帝国拓展中的失败。

早年郭鹤年的力克务公司就经营航运业,他的船队后来也成为家族企业的重要部分。七十年代的经济复苏让航运界十分乐观,船只被一艘艘造起来,到了八十年代大家却发现全球贸易虽然繁荣,但一些原产品加工生产已经转移到原料产地,而且飞机也被用来运货,航运生意日渐清淡。

经过慎重的考虑,郭鹤年决定从航运业中脱身,只保留在新加坡的太平洋船务。据媒体估计,他在航运业的损失高达1亿美金。

与此同时,曾经给他带来荣耀的酒店业在八十年代中期也陷入了低潮,不过他不再“断腕”。后来他解释道:酒店主人的成功故事,必定促使他人造更多的酒店,最终造成客房过剩,但是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平衡之后,还会有一个盛宴期。因此郭鹤年相信酒店业还会看到“太阳的再度照耀”。

而曾让他最早成名的糖业在八十年代后期因判断失误,在糖的期货生意上遭遇滑铁卢。几次失误让郭鹤年对“成功是失败之母”有了特别的认识。不过他不会就此泄气。新加坡财经界由此评价郭鹤年不是一个在经济衰退时期会破产的人。

与中国的“不打不相识”

祖籍中国福建的郭鹤年与中国的结缘却是从一场贸易战开始。1962年还是“马来西亚糖王”的郭鹤年突然发现当地市场白糖数量急剧增加,他调查后才得知,这是来自中国的白糖。中国政府希望能占领这个市场,以赚取外汇。眼见中国糖物美价廉,郭鹤年并未退让,他从印尼调来更廉价的糖,终于夺回了市场,由此奠定他的糖王地位。

这次与中国的贸易战,却让中国政府对他刮目相看。

1973年,还在新加坡的郭鹤年被一个神秘电话请到了香港,在那里他见到了中国外经贸部的官员和华润公司的高管。原来中国政府希望他帮助国内搞一批糖,同时也帮做一些期货。在之后的几周时间里,郭鹤年漂亮地实现了承诺,不但帮助中国从巴西买回了优惠价的白糖,还从期货市场赚了四五百万美金,并按要求存入了中国银行伦敦分行。

这次联手,郭鹤年被定位为“爱国华侨”。改革开放后,他成为各地政府最受欢迎的投资者之一。

在上海,他参与了虹口区的重建以及闸北不夜城的部分重建;在杭州,他建了中国内地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在北京,他兴建了地标建筑物——国际贸易中心。即使在89年的政治风波后,很多外国投资者相断撤资,郭鹤年反而增加了项目和投资。

从在中国一系列的投资来看,郭鹤年不仅是一位精明的商人,更是一个出色的观察家。他认定:一名生意人必需保持对时势的敏感与警觉。

这种政治敏感度从他的父辈就可以看出来。早在郭钦鉴发家之后,他就与当地政府首脑关系很好,战后,他因此担任了米粮统治官的要职,负责采购事务。而郭家的东升公司还经营了政府特许生意,家族企业更赚得盆满钵满了。

第二代鹤字辈中,郭鹤年的大哥郭鹤举在外交界颇有作为,还曾被委任为马来西亚驻欧洲共同体育首席代表。

而郭鹤年一直对外声称,“我只是一个商人”。他本人并不热衷政治功名,但却十分注意和政界保持密切的关系。在经济上他对马来西亚的执政党和反对者都提供支持,但他很少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更不愿接受媒体采访。

亚洲洛克菲勒:林绍良

◆  ◆  ◆


在华人商圈,他简直就是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故事,在印尼家喻户晓,到现在都被后生奉为商业圣经。

林绍良1916年生于福建福清的农民家庭,父亲早逝,投奔到印尼爪哇的哥哥和叔父,一边学习做生意,一边学语言,生活过得很辛苦。

林绍良在印尼的创业从贩卖咖啡粉开始,之后又卖过布匹,虽说赚了点钱,也就是够养家糊口。真正的转机,是从日本入侵开始。不过,他可不是发国难财,相反还是为国效力。

独立战争打响,林绍良毅然的选择了印尼军方,大力支援印尼的抗战。已把印尼混了个门儿清的林绍良,热血沸腾地加入到支援队伍中。

后来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军方的一个高级将领哈山为了躲避追捕,在他家窝了一年,结下了过命的交情。还认识了他的女婿,当时上校团长的苏哈托,几乎是无话不谈的好哥们。

苏哈托的军队缺,林绍良冒着掉脑袋的危险给他筹备,好几次都差点死在途中,好在都是有惊无险的过关,名利双收,和军队的高层领导成了生死之交 

根据运军火的经验,他还借着苏哈托的军队搞起了烟草的运输,几年时间内,就成了印尼财大气粗的商界大佬。  

但林绍良的黄金时期,还不是这个时候。1967年,他当年的生死之交、铁哥们苏哈托当了大官:印尼总统。

后面的剧情,也不用小编介绍,大家也能猜到。浑身是胆,还有赚钱眼光的林绍良,事业肯定要井喷。

鼎盛时期,林绍良的公司控制着印尼绝大多数丁香、食糖、大米贸易生意,占有过印尼90%的方便面市场、85%的面粉市场、35%的牛奶市场、30%以上的食用油市场,60%以上的水泥市场,20%左右的建筑工程及房地产市场,并创办印尼中央亚细亚银行将其发展成东南亚最大民营银行之一,同时还在亚洲及美国拥有多家银行和实业机构。

早在1995年,林绍良已在印尼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00多家公司,业务涉及70多种行业,总资产超过180亿美元,年营收近200亿美元。

庞大的商业体系,让林绍良被誉为“亚洲洛克菲勒”、“华人首富”,以及掌控印尼经济的人,其在世界财富圈层的声望与地位,以及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也远超后来者李嘉诚和王永庆,以及今日之马云与王健林。

卖鞋的穷小子,成就了菲律宾的万达

◆  ◆  ◆


施至成祖籍福建晋江,是菲律宾华商领袖,一人占据菲律宾股票市场20%的市值。

不过60年前,他还个什么都没有的穷小子。父母早年在菲律宾做生意,不满12岁的施至成漂洋过海去找妈妈。

当时特别穷,一家人蜗居在一间卖蔬菜、干货和日用品的小店,被当地华人称为“菜仔店”,十分窄小。每天晚上,施至成必须先清理好柜台才能腾出地方睡觉。

二战爆发,菲律宾一片混乱,杂货铺被炮火烧毁,父母回到了国内,而施至成则却毅然留在菲律宾,为了生存和完成学业,走进了一家小鞋店当学徒。

观察敏锐

战争结束后,施至成在鞋店打工的时,敏锐地觉察到当时菲律宾的很多人都没有拖鞋,还有许多人更没有鞋穿。他看中了这个机会,大学毕业后,他辞去了鞋店的工作,在马尼拉开设一家鞋子销售商店,取名为Shoe Mart(鞋庄),也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菲律宾SM集团前身。

13年后,美国开始出现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超级商场,施至成觉得这个市场不仅大,利润还很深。于是,他在马尼拉开始建造菲律宾第一座大型购物中心。

对于这种新的零售业态,菲律宾人以前从未见过,在购物中心开业之日,马尼拉市民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来。

胆识过人

购物中心所产生的强大赚钱效应,超乎想象。施至成开始果断地在全菲各地购置大片土地,并建起了一个又一个购物中心,SM也由此从单纯的零售逐渐转向了房地产开发和购物中心管理。

SM在本土的扩张速度一直被视为菲律宾零售业的风向标。除了目前已经拥有43座购物中心且占据了菲律宾零售业的半壁江山外,SM仍计划每年以二至三家的开店速率递增。

疯狂扩张

不仅如此,SM集团还拥有菲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金融银行及其遍布菲律宾的120多家分行,还斥巨资在菲国内购买了多家专业型酒店和景区公寓以及若干个生态旅游项目。一个集零售、银行金融、地产开发与旅游业等四大核心板块的商业帝国岿然屹立。


SM投资股份公司占菲律宾股票市场20%的市值,施至成手中的企业一次又一次成为《时代》、《财富》和《商业周刊》这样全球顶级商业媒体歌颂的对象,还被菲律宾政府授予终身成就奖。

很多人会说都说埋怨如今的生过,房价太高,物价上涨过快,可上面的这3位没几个是家庭富足的公子、千金。所谓财富的分配,不是按照学历,按照知识经验,甚至不是按照“能力”来的,而是按照承担的风险来的。

声明:本篇文章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我们会尽快处理。(邮箱:wubf_2016@163.com)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