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华,叶建华讲师,叶建华联系方式,叶建华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著名品牌专家 咨询与培训实务专家
47
鲜花排名
5
鲜花数量
叶建华:决胜奥运营销--叶建华
2016-01-20 35841
10月2日,我应邀出席在国家体育馆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品牌节,担任决胜奥运营销的对话嘉宾。下面是我在对话现场的发言实录,与大家分享。

叶建华:我理解的奥运会是爱国热情、民族梦想和体育精神的盛会,在这个盛会当中,世界的各大品牌都在这个共同的平台上来实现自己的奥运梦想。

大家知道,我们的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分为好几个级别

1.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TOP赞助商

2.北京2008奥运会合作伙伴

3.北京2008奥运会赞助商

4.北京2008奥运会独家供应商

5.北京2008奥运会供应商

    这么多级别的厂商、品牌在这个平台上,他们的表现如何呢?今天的对话是决胜奥运营销,我希望通过这个对话对2008年各个品牌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做一个评价。

    有些品牌是令人称道的,比如联想、奥康;有些则是效果不佳。举办奥运,对中国来说是百年梦想得到实现,有的企业借助奥运营销发挥得非常好,有些不是赞助商,有些不是合作伙伴,但是他的隐形市场营销做得好,打了擦边球,比如招商银行、李宁。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如何经过奥运会以后,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热情,来提升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以及我们各大品牌的形象,我觉得这个问题,梳理得好,总结得好,会给赞助商和非赞助商一个启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如何才能取得营销效益的最大化。

    我们知道营销就是要提高产品效益最大化,通过奥运我希望各大品牌能在这个平台上,制造更大的影响力、创造更大的收益。

叶建华:国家的强盛可以带动品牌乘势而上,确实不能否认,中国人新的精神风貌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国家的形象屹立在世界的面前,我们的企业该思考如何利用我们国家形象的提升将品牌形象也提升起来。

    我们做奥运营销,要有一个长久的规划,品牌的构成、信息的管理、营销传播方方面面都要做好,国外的企业,人家的速度非常快。比方说奥运会的赞助商可口可乐,它表现的速度是国内企业跟不上的,我记得是在2001年的7月13日,可口可乐推出了100万个申奥纪念罐;奥运会揭标的当日,又推印有会徽的纪念罐;吉祥物诞生的当日,他们又推出了一个纪念罐,人家的品牌营销也配合得非常好。

    速度慢了以后,我们就会感觉到,我们花的钱和我们的收益不成正比,就拿搜狐、新浪来看,搜狐是赞助商,新浪不是,但是新浪做得还好一些;阿迪达斯和李宁对比,李宁这次做得很好,奥运前在电视上出镜的体育记者都穿李宁的服装。比如招商银行不是奥运合作伙伴,也不是奥运赞助商,中国银行是,但是招商银行借助于奥运的合作伙伴VISA,他跟VISA联盟推出招商银行的VISA卡。

    我开了一个头,对阿迪达斯、李宁等等类似的品牌对比做了一个评价。给我们一个什么感觉?就是企业要做品牌,要找契机,我们说现在的国运当头,现在是历史以来最强大的,你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抓住这个点?

    比方说我是一个企业的老总,我怎么去做奥运营销?我就像做企业一样,我的战术怎么走?你花了2000万做赞助,你还要花2000万做营销传播、终端推广,你得有一整套推广方案才能将营销做到位。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 叶建华

叶建华:前一段时间我在北京大学圆桌论坛里讲到,中国的品牌该如何国际化?现在中国品牌真正国际化的不多啊。很重要的是我们要挖掘原有的一些品牌内涵,比如中国的同仁堂的药,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们如何挖掘这个文化,使我们的品牌有文化,茶也是一样的,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就喜欢喝茶。喝茶可以使身体健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他跟喝饮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我们有中华文化的内涵,我们的茶文化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生活的元素、生活的品味,从这方面去造势,广而告之去传播——他跟喝饮料不同的地方。

    我觉得没有文化的品牌是走不远的,我们茶文化太低调了,怎么去挖掘它?离不开一个好的文化传播、战略的规划,大打文化这张牌,这也是我们作为品牌专家由衷希望的。

    因为一个国家因品牌而振兴,有国际品牌就有国家形象,我们真心地希望,我们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举办这次品牌节,就是要把“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推动。

    我们要开始从茶叶走向世界!

叶建华:作为企业来说,真正想做奥运营销的,一定要做一个长远的规划,想从奥运营销中得到什么,获取什么,我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这个前提下,你来做好品牌营销规划,配备相应的资金、人力、物力来展开实施!

    中小企业在奥运会后可以做隐性市场,打擦边球,奥运会结束了,政府没有控制得那么严,你没有打擦边球营销,你就亏了!我就觉得后奥运营销的戏很长,也是要不断地出点子,出思路,只要你找到了一个点,你就会采取这个办法去实施。

    我也要提醒企业的老板,做奥运营销,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让自己透支,就像人一样,整天熬夜吃得没有营养,也受不了,有些企业成了赞助商以后做得很辛苦,其它的人力资源的费用、新产品研发的费用都大打折扣了。

    就像以前的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一样,钱收不回来,不要做那样的短视营销。一定要抓住后奥运营销的机遇,做有规划的、有准备的和能获得较大收益的奥运营销。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