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宏,张永宏讲师,张永宏联系方式,张永宏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企业管理TTT内训,信息化战略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张永宏:论信息化教学与建设齐头并进的战略价值 --信息技术对未来教育及人才培养的影响
2018-10-21 2723
对象
所有人
目的
信息化战略教育的价值
内容

提纲:

1, 信息化时代的认知与责、权、利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反思

2, 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和思考

3, 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中的现状和差异化

4, 信息化教学与建设的同步问题

5, 信息化教学与建设齐头并进的战略价值

内容:

      信息化时代的认知与责、权、利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反思

      信息化是当今最为流行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生态系统,一种生活模式,一种特定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价值认同。在这种大背景之下的各行各业都与信息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国家高层的领导管理还是普罗大众的衣食住行都与信息化密切相关。也是在这种此消彼长的快速发展中IT技术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换,而IT从业者的分秒必争使得这个世界变得非常绚丽,无论是生产、生活、管理等模式也是在他们的创新创意中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人性化更加凸显了IT融入万物的壮观场面。

 对于信息化时代的认知对于高校这个生态圈来说不只是认知的问题,更是推动与创新,迭代与创意,责任与担当,义务与荣耀的综合体。

       认知是对所处时代的一种正态的反馈,也是一种积极意识的正常表现;如果反应迟钝,必然是反馈迟缓;如果装聋作哑必然有失职责,对于教师来说几乎算是一种犯罪,因为这种状态不只是一种怠工或者渎职,更是对“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呼的一种肆无忌惮地亵渎。“子不养,父之过;生不严,师之惰”;如果教师没法给予自己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还在继续一部教材用几年,一个教案用很久,这一定是一种失职,一种不负责任,一种亵渎职务的严重犯罪,这不是道德失衡的事,而是误人子弟耽误社会的重大罪责。这还只是认知的方面的问题。

      有认知是必须的,更是必要的。但是对这种认知的承诺和承诺之后的兑现必须是及时的,更是坚持不懈毅力的一种磨砺,兑现不是一次地而是时时刻刻都要进行的,生命不息要学习不止,传道授业不只是空口泛谈;解惑之道更应该躬身而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尚且无法没有惑,何谈给学生解惑!惑而不从师,其为知惑也!学习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学习新思维,学习新方法,不只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常态化的生存模式。特别是在高校执教,责任是育才,是培育现代社会急需人才,是实现许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几代人梦想的点金手!更是莘莘学子的引路人。教育改变命运,技术成就梦想,几乎是每一个学生的梦,如果他们的梦断送在我们的手上,这个罪责其大无比。不只是简单的评论为师道尊严的沦丧更是贻误人生贻误社会的大罪。

      高校教师特别是高职教师责在为国育才,权在为国执柄,培育国家急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谐,为实现学生个人的梦想,家庭的梦想以及社会的需要,功在当下,利泽千秋。

      但是,事实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更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那种;发展的不平衡成了我们的一个常态化的借口,提到借口便是如此种种,如此这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其实都没理!有血性的教师为了专业建设几乎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多方寻找解决方案,承担很重的课程还不遗余力的学习,繁忙的工作并没有完全阻滞他们追求新知识新技能新思维新途径的种种努力;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有建言献策为领导所急,为建设专业自己学习,并寻找行业伙伴,兄弟院校交流思想互通有无,技能竞赛彼此检验教学成果,有急学院之所急为学院长期发展谋划。。。之所也这样并不是为了这片土地为了这里的三尺讲台厚爱无比,而是不愿虚度光阴,不愿浪费时光,不愿在最黄金的岁月落成将来不堪回首的一种追忆。但是这种脊梁不是很多而是很少。

      2.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和思考

      教学的信息化概念已经在很早时候就被提出来了,在建国初期就提出电教化教学改革;只是当初只停留在很简陋的幻灯片阶段。而现代社会物质和文化极大丰富的当下,教学信息化与信息化教学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似乎网络成为了一切,这与网络当初普及时候简直有着天渊之别。当初人们都把网络当作为虚拟世界,对于这个虚拟世界的好奇和不信任在不断的纠结中竟然成为了生活的全部,网络成为了我们生活甚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已经为人们重新定义了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并在深刻和继续深入的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

      信息化技术也就是IT行业的发展已经不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了,而是瞬息万变,IT从业者和现代社会服务业的从业者们对于网络的开发和应用都在分秒必争。这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时间、速度、效率、效益成为了关键词,也成为了处理事情的标杆参考。

      从国家层面上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体量之下需要很多行业和人才来支撑。从双创的口号提出到践行,中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的大国工程,不断涌现出来的标杆性工程和行业,不断引领更多的行业和领域在世界上的时候,责任担当,使命任务都在对教育有着很高的期望。许多新兴行业需要大量的人才输入;许多落后的产能需要新的技术来改造,这些都是当下非常紧迫的任务。

      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力;人民对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与当下生产力的发展矛盾成为了主要矛盾。中国是世界口大国,整体发展的需求与缩小贫富差距,缩小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世界最大的扶贫攻坚战略还在紧张的进行中,全国六千多万扶贫干部在精准扶贫的路上正在前行;国家一大一路的大战略与区域经济的重叠区域,这些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路的通畅使得许多落后很多年的区域正是借助高铁的开通,直接进入跨越式发展。落差与机遇,时代与变迁,改革与发展,创新与创造都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面上不断地发出需求的呼声,需求就是市场,市场就是当下。教育和学习成为了最好的时间阶段的最佳选择。学习也是所有投资中最宝贵最保本最值得最大化的一种投入和产出比的项目。

      中国人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成功的完成了许多早先发达国家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所积累的东西,我们伟大的中国人用了十多年甚至几年时间就得以赶超。这些巨变来自中国人对学习和教育的认知。一旦这个力量爆发出来一定会让世界重新认知中国民族。

      但是教育的改革,让我们的总设计师在中国改革开发十年之际发出了一声感叹!十年改革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发展不够。并且清楚的指明教育改革和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政策必须从宏观上做出战略规划和指导;科技是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也算中流砥柱。投入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谁来投?怎么投?投多少?等一系列问题都呈现在教育改革的台面上。从2017年3月份的中国两会到10月份的中共十九大顺利召开,从政策方面给予中国教育改革新的历史使命和机遇。

      如何把握如此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顺应时代潮流让科技与投入在政策的指引下对教育改革做出最大化的推动?如何将传统的教育与现代化服务业的需求进行对接?如何从思想和文化层面对现在的教育体系进行深入思考和变革?如何真正把高等职业教育做到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层面上来,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做服务?如果真正实现校企合作深度发展,产学研一体化进行,向内推动学校专业建设,向外推动区域经济切实发展?如何让科技真正成为生产力?让科研工作者有参与感、存在感和价格感的多重体验?。。。。

      3.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中的现状和差异化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教育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是前提也是保障,但是对于信息化的思考与接纳以及实施却存在着种种问题。首先是政策层面。国家的宏观政策能走出中南海却在地方上打了折扣;地方性的区域经济与地方性保护成为了某些难以逾越的障碍;校内的情况也是比较复杂,不同利益的诉求对于好的政策和机遇在各种扯皮中不断消耗;新科技的投入与使用成为了一部分人的渴望一部分人的担忧;

      4. 信息化教学与建设的同步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不少人在赞歌中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事实上这不是奇迹而是经济规律使然。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改革开放十周年时候发出了巨人的叹息,“十年改革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发展不够”!而此后的情况似乎也并没有多大改观,表面上看到的是当年希望工程的延续,校舍变新了,学生们的衣着和面貌变的时尚了,但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时代及城镇化的推进,两级分化的情况变得有点突出了,表现在小学和部分中学特别是农村的学校出现生源锐减,城市和卫星城镇的学区房和择校费等名目水涨船高,这些情况直接的表现还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所致。人往高处走嘛,父母打工,爷爷奶妈看家看孙辈,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给城镇化运动带来了新的问题,好在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化技术在网吧的带动下并不完全是畸形发展,鼠标所点亲情必达,似乎网络给这些问题又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弥补。网络的特点是没有时空限制,许多有识之士和打工的成功人士开始用IT技术作为反刍来弥补家乡教育资源的不均,给家乡的学校添电脑,装机房,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让城里人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泽被家乡苍生。虽然杯水车薪但也是一种情怀的释放!因此在面临生源减少,农村教师队伍也不太稳定的大背景下,也不枉是一剂良药,让不少农村的教育者看到了希望,IT技术能弥补部分短板。这就是信息化教学在边远地区师生们思想上的一种同步,就如总理在2008年大雪灾的时候提出了“信息也是生产力”的论断。

      从高层的科学论断到基层的杯水车薪,教育在信息化的推动下也在缓慢前行,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人才竞争的表征是国与国的竞争,其实质确实教育的竞争。国外有的教育理念在中国并不缺乏,创新创意也不输给别的国家,但教育上的问题依然存在似乎并没有多少好转,温饱之后的小康时代到全面小康的发展中教育在严重滞后,信息化在同步问题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规范和引导,人手一机却沉溺于各种网络游戏和低俗娱乐,宽带中国和网络大提速对于教育的促进作用显得很微不足道特别是边远地区和远离城市化的农村地区。有些人发出感叹,百年前的大烟枪和现在的手机在中国人的手中竟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家国情怀亟待和教育信息化取得同步发展。

     5. 信息化教学与建设齐头并进的战略价值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竞争的表现就是人才。人才培养机制关乎国体、国运及未来。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化的中坚,在八十年的初就提出“电脑要从娃娃抓起”到他在十年改革总结时候的叹息“十年改革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发展不够”!信息化技术是和外语都是一种工具,的确这二者具有很明显的工具性,但信息技术不只是工具而且是一种文化,工具具有可选择性,文化却具有必备性。信息化不只是电脑的装备和机房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在质的层面上。如果只是形而上,而不从思想上和战略上重视,一旦走走过程做做表面文章,这样的信息化教学似乎没有任何意义。更有甚者把黑板板书换成了PPT,把静态的文本变形动态的画面,把有型的教室搬上互联网就叫做信息化,我认为这是对信息化的一种曲解,充其量是对信息化的工具性做了实践,而没有把信息化的文化性做出诠释。信息化教学与建设的齐头并进具有很深远的战略价值和社会意义,不但表面上关乎国家命运更关乎民族的兴衰。中美贸易战中的种种表现都在解释着这个道理并警醒着国人,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就让中国人彻底震惊了,芯片就是工业粮食的重要性!这个巨婴般的央企中兴通讯被美国人当做中美贸易战的筹码对付中国,而民族企业华为却在激流险滩中担负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一现象值得许多人反复深思。    

      信息化浪潮的大趋势如滚滚洪流不可阻挡,分布式计算技术支撑下的云计算把大数据变成了神话,在虚拟化技术和VR技术推动下虚拟现实变得神乎其神,更有AR增强现实的推波助澜让AI技术得以全面发展,人联网、车联网、物联网成为了后互联网时代的主题,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让人类对AI既爱又怕,人类深爱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又担心它的意识觉醒,这个看似矛盾的博弈,实质就是人性的本质以及教育的根蒂所在;如果机器人也是人,而且是信息化的“人”,必然没法回避价值观的问题,而教育的本质就是解决人的价值观取向问题,无论教育组织还是宗教组织都在解决人的价值观问题,宗教更具有麻痹性和迷惑性而教育却是实实在在遵循自然规律的。信息化技术助力教育,让校园更智慧让教育更智慧,这一定是人类的终极夙愿。

                                                                                                      作者:张永宏 于成都银杏苑 2018年10月21日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